首页综合教案七年级地理教案“埃及” ,(通用12篇)

“埃及” ,(通用12篇)


“埃及” ,(通用12篇)

“埃及” , 篇1

  教案示例

  ——“埃及”

  【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具】埃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课件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展示课件)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复习提问)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展示课件)尼罗河的风光

  (学生简要了解)

  (课件展示)尼罗河流域图

  (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学生回答)

  (简要总结)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注意强调长河与大河概念的区别),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讲述)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课件演示)尼罗河的泛滥

  (讲解)尼罗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在古代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人们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巧妙的发展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课件展示)阿斯旺大坝

  (提问)1.人们修建阿斯旺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埃及产生了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注意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应讲清,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归纳总结)(利用课件演示)

  (承转)埃及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不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而且在近代还开凿了闻名于世的苏伊士运河。

  (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

  (提问)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所进行的斗争史)

  (承转提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

  (课件展示)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讲解)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承转)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学到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埃及作为它的一部分,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

  (课件展示)展示埃及石油产区

  (讲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开采量和出口量增长很快,石油收入现已跃居各经济部门首位。

  (讲解)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

  [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5节 埃及 

  一、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二、埃及母亲河——尼罗河

  1.尼罗河概况,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长度

  2.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三、苏伊士

  四、埃及的重要经济支柱

  (1)过去:长绒棉

  (2)现今: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教案点评:

  --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埃及” , 篇2

  教案示例

  ——“埃及”

  【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具】埃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课件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展示课件)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复习提问)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展示课件)尼罗河的风光

  (学生简要了解)

  (课件展示)尼罗河流域图

  (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学生回答)

  (简要总结)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注意强调长河与大河概念的区别),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讲述)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课件演示)尼罗河的泛滥

  (讲解)尼罗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在古代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人们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巧妙的发展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课件展示)阿斯旺大坝

  (提问)1.人们修建阿斯旺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埃及产生了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注意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应讲清,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归纳总结)(利用课件演示)

  (承转)埃及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不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而且在近代还开凿了闻名于世的苏伊士运河。

  (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

  (提问)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所进行的斗争史)

  (承转提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

  (课件展示)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讲解)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承转)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学到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埃及作为它的一部分,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

  (课件展示)展示埃及石油产区

  (讲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开采量和出口量增长很快,石油收入现已跃居各经济部门首位。

  (讲解)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

  [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5节 埃及 

  一、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二、埃及母亲河——尼罗河

  1.尼罗河概况,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长度

  2.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三、苏伊士

  四、埃及的重要经济支柱

  (1)过去:长绒棉

  (2)现今: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教案点评:

  --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埃及” , 篇3

  第二节     埃   及

  教学目标: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 6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 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②:在图3-14上找到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由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过渡到其属国埃及位置的重要性,引出埃及“地跨两洲”的位置特点。

  讲述“地跨两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由波斯湾石油用油轮外运至西欧的便捷航道引出苏伊士运河及运河所属的国家埃及。

  2.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因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所以埃及“地跨两洲”。再讲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

  4.然后稍加介绍: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上述过程若以多媒体动画指示,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则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讲述“沙漠广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方案①:让学生看图3-14,对沙漠广布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再根据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知识,得出埃及为沙漠之国的结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两幅气候资料图可制作投影片,也可参考下列数据:

  方案②:(用多媒体或投影仪演示)第一步:出示图3-14,标出30°n和23.5°n两条纬线,再叠加埃及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图; 第二步:标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和西风带控制区;第三步:出示空气由高空向地面下沉的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示意图,并解释原因:由于空气下沉增温,水汽蒸发,不易成云降雨,因此埃及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从而成为沙漠之国;第 四步:简略演示副热带高气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以上两种方案,方案①较浅显易懂,先有结论后知原因,对原因的探讨也仅限于对气候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演绎思维的能力。方案②则由影响气候的两大因素:纬度因素和气压带、风带位置入                                         

  新课导人:

  朗读“尼罗河”资料,补充其长度为6670千米,为世界第一长河(第二章 已讲过)。强调尼罗河流 域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或者由古代中国的黄河、古代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古代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材料引出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本小节资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气候特点,下启文明与经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这一点。

  讲述“文明古国”时,可参考以下步骤:

  1.回忆四大文明古国名称(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提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设问:中国凭四大发明和悠久的历史成为文明古国,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

  2.先讲埃及的历史遗迹。①读图3-19和图3-20,注意两幅景观图的引导,强调“最大”、“最高”的金字塔,“艺术世界奇观”及具体数据,给学生巨大、雄伟、壮观、庄严以形象的认识;②过渡:不仅如 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自然过渡到对其他历史遗迹的学习;③读图3-18,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④按照文物古迹分布特点,要学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适宜?为什么?在指导学生时,一方面可使学生了 解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应如何 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发展经济。

  3.再讲埃及的灿烂文化。补充简单材料:①发明和使用象形文字;②制定太阳历,一年定为365天;③具有高超的防腐技术,“木乃伊”保存至今;④创立几何学。

  4.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 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 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讲述“发展中的工农业”时,注意以下要点:

  1.回忆埃 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 植区的分布特点。读图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最后点明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两个世界之最。

  2.读图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 的主要部门。

  3.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

“埃及” , 篇4

  师:上课!

  生:老师好!(弯腰鞠躬)

  师:同学们好!(鞠躬)请坐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金字塔。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宏伟、精巧、勤劳、聪明、智慧、结晶)

  师:谁先来读一读?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这些词语是有温度的,请坐。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很到位,老师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气势了。

  师:谁能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说一句话。

  生: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你一下子用上了三个词语,厉害!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你更厉害,居然用上了四个词语。有没有谁想挑战一下的?

  生: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勤劳而又聪明的古埃及人民建造的,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说得真好,请坐。

  师:是啊!宏伟而又精巧的埃及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宏伟 精巧)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埃及金字塔宏伟的语句,我们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埃及金字塔精巧的语句在下面划上浪线。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 一米 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段话是描写金字塔宏伟的。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让我们来好好感悟感悟这段话。

  师:大屏幕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这句话里有个词语“摩天大厦”,摩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大屏幕出示)

  摩:1、摩擦;2、接近;3、研究、切磋

  师:你认为在这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生:第二种

  师:那你能不能说说摩天大厦这个词的意思呀?

  生:快要接近天的大楼

  师:能不能表达地再准确些?

  生:形容大楼非常高

  师:谁来读一读,一定要让大家感受到金字塔真的很高很高啊!

  生读

  师:不够高,大概才十层吧!谁再来?

  生朗读

  师:好像到了二十五层了,谁再说试一试?

  生朗读

  师:老师感觉到了,已经到了顶层了。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可以去掉吗?

  大屏幕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的摩天大厦。

  这座塔高146米多。

  生自由读这两句话。

  生:不能,如果去掉,我们就不会想像出金字塔究竟有多高。

  生:不能,如果去掉,这句话就不太形象了。

  师:老师同意你们的说法,有了后半部分,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楼的高度。那么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

  生:作比较

  师:完全正确。同学们要记住这种说明方法,在我们以后写说明文时可以运用。

  师:(大屏幕出示)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 一米 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大屏幕出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生:金字塔是由很多很多石头垒起来的。

  生:石头很多,平均每块重2.5吨呢!

  师:每块石头很大,230万块石头垒起来会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巨大

  生:庞大

  师:是啊,巨大的金字塔看起来宏伟壮观!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的四个数字:(大屏幕出示)1千米、230万块、2.5吨、60万节,这里叫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列数字

  师:老师发现没有什么能难倒你们的,谁再来读一读金字塔精巧的语句?

  生: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埃及” , 篇5

  教案示例

  ——“埃及”

  【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具】埃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导入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课件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展示课件)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复习提问)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展示课件)尼罗河的风光

  (学生简要了解)

  (课件展示)尼罗河流域图

  (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学生回答)

  (简要总结)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注意强调长河与大河概念的区别),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讲述)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课件演示)尼罗河的泛滥

  (讲解)尼罗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在古代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人们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巧妙的发展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课件展示)阿斯旺大坝

  (提问)1.人们修建阿斯旺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埃及产生了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注意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应讲清,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归纳总结)(利用课件演示)

  (承转)埃及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不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而且在近代还开凿了闻名于世的苏伊士运河。

  (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

  (提问)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所进行的斗争史)

  (承转提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

  (课件展示)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讲解)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承转)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学到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埃及作为它的一部分,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

  (课件展示)展示埃及石油产区

  (讲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开采量和出口量增长很快,石油收入现已跃居各经济部门首位。

  (讲解)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

  [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5节 埃及

  一、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二、埃及母亲河——尼罗河

  1.尼罗河概况,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长度

  2.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三、苏伊士

  四、埃及的重要经济支柱

  (1)过去:长绒棉

  (2)现今: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教案点评:

  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 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埃及” , 篇6

  听了钱老师的《埃及的金字塔》,受益颇丰。她那紧凑的课堂节奏,扎实的教学,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每字每句都落到实处,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并渗透了说明方法的教学。

  由于自己接下来也上这一课,就学着上了。但是,上下来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首先,是时间上来不及。尽管我课前有思想准备,我的课堂节奏没有这么快,而且学生没有预习,可能会有些问题。但最后上下来,第三小节根本就来不及讲。那就放到下节课吧。

  第二课时,我基本采用的钱老师的上法。学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块的多和重,并通过朗读去深入体会。在讲到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时,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像有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高吗?一个车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数字好像对不起来……耽误了一点时间。随后,把高、大、石块多、重用一个词概括起来怎么说,学生很快能说出宏伟,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提到这个词。学习精巧部分,就不是那么顺利。学生读到下面一段话时,问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有的说金字塔坚固,有的说很难建造,有的说很大……在一番引导之后,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词。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过来问他们,从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学生找到“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来理解。这里,重点让学生了解“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是最能形象说明金字塔的精巧的,这也是说明方法的一种——形象描述。最后,再总结一下金字塔的特点——宏伟而又精巧。

  自己觉得是很卖力地上完了课,然而,在批阅了学生的课堂作业后,却发现课堂效率是如此低。作业中出现的练习,都是课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可结果……最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最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说明了什么,竟填的是“宏伟”,而金字塔的特点是什么两空,填的是“大、高”或“高、宏伟”“大、宏伟”都有,说明他们对其中的从属关系根本就没有搞清。后来,只好把作业发还,把几道题重讲一遍。这样,到后来,还是有几个人没搞清楚。

  分析一下原因,我们的语文作业似乎总存在这样的问题:习题内容上课时都涉及过的,问问答答,都渗透在里面了。可到了作业本上,很多人都不会做了,回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内容了,就张冠李戴一番。还有,就是自己的课堂,总感觉热闹有余,却不够扎实。看上去说的人挺多的,但能静下来深入思考的不多。尤其是几个发言积极的,想到什么就喊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就懒得再想。如此一来,那些不动脑筋的人更不动脑筋了,有时连听到哪里都不知道。而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因为急于表现自己,也没有好好思考,总体也得不到提高。看来,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埃及” , 篇7

  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同《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同属第四单元。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语言文字,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悟出人类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真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段,通过重点词句的品味,了解埃及金字塔建造过程与方法,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埃及劳动人民建造金字塔付出的艰辛与表现出的智慧。

  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学习,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习课文说明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直接揭示课题:埃及的金字塔

  2.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1)课文重点介绍的是“金字塔”。(学生读题目,突出“金字塔”)

  (2)金字塔不光埃及有,其他地方也有,比如美洲有著名的墨西哥太阳金字塔,但本课介绍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学生再次读题目,突出“埃及的”)

  同样的词组,朗读时强调的对象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了。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4.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了解了什么?

  5.关于金字塔,我们不妨先先来看看这样一则小资料(出示资料)。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埃及 坟墓 尸体 轮廓 砌合

  举世闻名 摩天大厦  巍然屹立

  角锥形 矗立

  3.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同样介绍古迹的文章,课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写的。默读课文,看看本文的结构与《秦兵马俑》有什么相似之处。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总  分  总

  4.男女生分别朗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概况  意义

  5.开火车朗读2-5自然段,概括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埃及的金字塔的。(方法:逐段概括,然后归纳)(板书:特点  建造)

  6.根据板书,梳理课文的脉络。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埃及金字塔的气势。

  埃及的金字塔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真是举世闻名。(出示词语“举世闻名”,再说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在哪里? 它的外观、姿态如何?指名朗读第一段。

  2.课件出示图片,看图品味文字。

  (1)引读位置句。 “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

  (2)在介绍金字塔的外观时,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讲——“角锥形”,(课件出示“圆锥形”)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一句话来介绍:“底座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这就是“角锥形”。

  (3)在描写金字塔的气势时用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出示词语卡片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说说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读好词语。

  3.朗读课文第一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埃及金字塔的特点。

  引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1: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引读,点击“70多座”,从这个数据中你了解了什么?

  2.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了解排名“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并且是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奇迹--胡夫金字塔。学生轻声朗读第三段,想想胡夫金字塔是怎么样的,你会用什么词形容?

  3.指名交流。课文中用用哪两个词语来概括胡夫金字塔的特点?(板书:宏伟  精巧)

  4.课文哪些地方具体说明了金字塔 “宏伟”而又“精巧”?默读,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5.交流

  出示句子2: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1)生朗读,什么是“摩天大厦”?读了这句话,你感觉到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金字塔之高大)

  (2)比较句子

  这座金字塔很高。(不具体,无法让人感受它的高)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列了数据,但我们还是不能想象出146米多有多高。)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作者为了把金字塔的高体现出了,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得遥远而又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有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这些说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副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朗读,强调金字塔之高。

  出示句子3: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句子中的这些数据,又说明了什么?(体会巨石之多,巨石之沉,工程之浩大。)

  让学生算一算:仅一座胡夫金字塔需的石料有多少重?如果让一列拥有30个车皮的火车装运,需要拉多少次?

  6.小结,过渡:课文第二段用列数字、作比较方法,写塔之高大,巨石之多,工程之浩大。从而说明了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一般来说,宏伟就难得精巧,精巧就难得宏伟。但是胡夫金字塔不仅宏伟,而且“精巧”。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金字塔的“精巧”?

  7.出示句子4: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句子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精巧”?(因为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紧密,才会很坚固,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古建筑)

  (2)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3)教师介绍:每一块石块都磨得那样平整,砌得那么严密。要知道那可是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劳动工具相当简陋,人们用的都是相当原始的青铜器或石器等工具,要打磨平一块石头已是非常困难的,现在他们要把350万块石头都打磨得平整,要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心血啊。所以,修建金字塔是一件异常艰苦,异常浩繁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书上这样告诉我们—

  8.出示句子5: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引读这两句,你又从中读出了什么?

  9.小结: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无数血汗才筑起了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埃及人民的崇敬之情。

  10.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设问的作用。。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语言文字,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悟出人类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无数血汗才筑起了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埃及人民的崇敬之情。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过渡: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思考上述问题。适时指点第4节写运石方法,第5节写垒石方法。

  2.小组讨论:他们想出的方法科学巧妙吗?动手演示运石、垒石方法。

  3.集体交流,当众演示。

  4.课文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体会设问的作用.(自然过渡,提示各段的主要内容)

  5.引读。表现方法的巧妙,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情。

  6.小结:课文二、三段,主要了胡夫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埃及有70多座金字塔,它们的特点和建造方法是差不多的,所以课文只举了胡夫金字塔这个例子加以说明,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三、讲读第四段

  过渡:同学们,浩瀚的沙漠中,寸草不生,人连生存都不容易。但是在埃及却树立起了这一座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金字塔。站在这巧夺天工的金字塔面前,不知你有什么话想说?

  1.指名说。(出示课件:读一读阿拉伯人的话)

  2.金字塔不愧为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感情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板书:智慧的结晶)

  3.整体回归: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总结课文

  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构造精巧,它们不愧为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此时,老师想说:不仅古埃及人民是充满智慧的,我们中国人民也是如此。从长城到圆明园;从对月宫嫦娥的遐想到神五、神六登上月球,这些似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同学们,请大家记住:奇迹永远是人类创造的!

  板书:      14 埃及的金字塔

  总    概况  举世闻名

  分    特点   宏伟           举例子

  精巧           列数字

  作比较

  总    意义  智慧的结晶

“埃及” , 篇8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⒋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⒉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七大奇迹吗?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出示幻灯片:1.中国—万里长城 2.美国—大峡谷 3.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4.埃及—金字塔 5.高棉—吴哥窟 6.印度—泰姬马哈陵7.意大利—比萨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⒊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⒈(出示金字塔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令人倍感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⒉学生大胆质疑。

  ⒊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⒈读熟课文;

  ⒉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⒈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⑴“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用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深入研读,感受奇迹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埃及金字塔工程的浩大、结构的精细呢?用画出来。

  ⒈第1自然段:

  看图,图文结合理解:“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更添苍莽、大气;“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写的是数量众多的金字塔的独特外观形状;“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现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令人赞叹。

  ⒉第2自然段:

  在世界古代建筑中,金字塔成为七大奇迹之首,原因是什么呢?

  “唯有”说明它是保存完好的,而且阿拉伯人的俗语也证明了它保存时间的久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三、回读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四、作业

  ⒈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⒉制作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特点:外形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结构精巧 举世闻名

  建造:运石头 七大奇迹之首

  垒石头

“埃及” , 篇9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

  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组和金字塔有关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词语的感情。

  出示: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两部分内容?

  指名说。

  4、外形特点用了哪两个词语?教师板书:宏伟精巧

  它的外形特点,书上用了两个词来形容。

  板书:

  二、精读课文。

  1、作者怎样向我们将建造过程写清楚的呢?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指名读。

  交流:

  1、指名:列数字。这些数字都是鲜活的,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你读懂了这些词语的背后的意思,你就体会了金字塔的特点。

  2、举例子,为什么要举胡夫金字塔的例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同学们,拿出笔在书上写下高。

  指名读,齐读。

  3、生: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看出精巧。

  师:在几千年的里,埃及金字塔会经历什么呢?

  生:(沙尘暴、地震)

  补充,有头发掉进去,都拿不出来。

  师:这些都看出来精巧。齐读。

  引读: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

  师:你还从哪看出来?

  生:砌合得很紧密。

  师:拿出笔,将这两个词打上三角。

  生:锋利。

  生:有10万人……

  师:规模宏大。在书上记下来。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塔身由230万块……可绕地球一周。让我们看出工程宏大。巨石的多。

  师:刚才那位女生的发言很精彩,如果单单说不能让我们形象地理解。拿出笔,也在旁边写上三个字。巨石多。

  齐读,体会巨石多。

  师:再读,有一句话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字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生:周长长,面积大,在书上写下来。

  师:你们学校大吗?相当于你们学校2.5倍大。

  师:金字塔大不大,作者主要才采用的什么方法,让我们了解得这么清楚。

  生:列数字、作比较。

  师:完整地读一读这段话,来体会金字塔的特点。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么将埃及的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呢?默读,思考。

  师:第四自然段,写了建造过程中哪件事?

  生:运石块、垒石块

  师:板书。

  你感受出了埃及人民的?板书:智慧。

  师:为什么说从运石和垒石能看出埃及人民的智慧?

  出示图,体会运石的方法的科学。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课文吗?体现了智慧。

  师: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你从垒石体会出方法的科学吗?

  再次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即使埃及人民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这些方面?

  生:金字塔是角锥型的。

  师: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这个角锥型?

  你想象出来了吗?

  图片出示:方底、尖顶、

  三角形稳定性。

  一生补充。

  师:难怪世界七大奇迹,除了金字塔,其他都已经毁坏了。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语——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再词齐读。

  让我们也饱含深情,再去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读出我们的赞叹之情。

  三、布置作业:

  1、推荐书:《金字塔神秘与真实》、《金字塔未解之谜》

  2、用这节课的说明方法及构段方式,介绍一个世界闻名的建筑。

“埃及” ,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埃及” , 篇11

  一、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二、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了解完金字塔让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运用的方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大多数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宏伟   举例子

  列数字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精巧   作比较

  (智慧的结晶)      语言描述

  建造

“埃及” , 篇12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媒体 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按要求预习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b  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c  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

  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

  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板书设计               25.埃及金字塔

  特点:   外形宏伟  结构精巧

  建造:    运石头    垒石头

  本课小结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通过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从而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小练笔:

  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