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七年级地理教案多变的天气(通用9篇)

多变的天气(通用9篇)


多变的天气(通用9篇)

多变的天气 篇1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⑷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⑷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⑸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㈢教学重点和关键:

  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二、教法阐述:

  ㈠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㈡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各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终身学习。

  ㈠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一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㈡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

  1、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竞相发布自己从书上、报上、网上、电视上的发现,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把使用智慧,体现自我的机会十分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现代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势需要群体研究方式,互动能力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本堂课讨论的机会较多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

  3、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观察卫星云图,了解卫星云图,初步学会看卫星云图,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说明:虽然“卫星云图”有关知识非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但由于学生看天气预报时首先要接触到,但又不能一下看懂,因而很好奇,要求教师介绍,所以教学中做了一定安排)。

  4、每位同学自制一版阶段“学习成果”小报,来交流展示,并自制一个30cm×30cm的某城市天气图(用天气符号表示),课堂用来互相提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动手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又能使全体同学广泛参与。

  5、布置作业 时给学生四个可能就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空气污染的例子,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较感兴趣的问题谈看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谈对一些地理问题的看法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㈢学法的理论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的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可见,地理学习动力,包括了地理学习兴趣指向和地理学习动机层次。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课堂教学程序:

  ㈠展示阶段“学习成果”(小报一版)在小组内交流(下课后交)

  ㈡简明导入  后请2——3学生发布收听、收看并记录下来的厦门地区近二日天气情况,并询问学生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的资料?(可从电视、广播、报纸、气象网站等途径获得)

  ㈢阅读P55/1、2框题,讨论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提问层次较低学生)

  2、  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提问层次中或上的学生)

  3、P57/练习题(四成语各描述天气或气候?)

  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天气与气候方面区别,并举例加以说明。

  通过P57/2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㈣请2——3学生发布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后教师也发布三条,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㈤天气对我们很重要(请学生结合实际谈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这节课着重学习“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

  演示课件:

  第1屏:天气预报的意义。

  第2屏:卫星云图(演示如何读图)。

  第3屏:卫星云图的来历。

  第4屏:“风云一号”——台风云图

  第5屏:问题讨论——有了卫星云图,为什么还要城市天气预报?

  第6屏:天气符号与天气预报图。

  第7屏:再现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某些城市天气预报。

  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㈥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和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经验与形象的图示和抽象的符号之间的有机联系。 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图例。

  ㈦运用电脑“课件”做课堂练习,巩固新课知识。

  1、连线: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白色各表示什么?(请层次较低学生做答)

  归纳:蓝色 陆地绿色 海洋 白色 云雨区

  2、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 (请层次中等或较好的学生做答)

  a、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 b、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

  c、长江中下游又是什么天气? d、较大范围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

  3、P57/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吻合?

  4、学生举自制某城市天气图(用符号表示),互相提问,学当天气预报播音员。

  ㈧由于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

  学生阅P57一段及表。

  结合陕西实际,教师询问:

  1、  陕西有无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哪些途径可得到此资料?

  2、“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

  ㈨课堂小结: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正确使用二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学会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㈩布置作业 :

  1、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举四个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选择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思考即可,下节课交流)。

  课堂师生活动过程 流程表:

  教师导入  新课

  教师了解信息来源

  教师引导,加以举例说明

  教师也发布三条资料趣闻,并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

  “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概念的区别

  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

  让学生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

  教师引入“大气环境质量”问题

  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多变的天气 篇2

  第一节

  知识目标

  1.学会阅读大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大气现象。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能力目标

  l.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德育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

  2.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使学生懂得天气的多变性。

  4.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

  材料一:“神六”与天气(点击图片)

  提问:

  1.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略)

  2.同学们知道飞船发射和着陆的时候对天气状况有哪些要求吗?(学生回答,略)

  在10月12号发射那天凌晨四点多的时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天空还飘着雪花,这对于飞船的发射来说这是极其不利的。而到八点多的时候,大气已经转好,变得有利于飞船的发射。我们的飞船最终准时飞上了太空。

  材料二:日常生活中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

  (过渡):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在短短的几小时里,“神六”从不利于发射到可以发射,这主要得益于气象专家的准确预报。

  提问:l.天气是如何预报的呢?

  2.同学们平时的天气信息是通过哪些渠道得来的呢?(学生回答,略)

  同学们每天都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天气预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去看:

  1.天气预报节目最初出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

  2.天气预报节目包括哪些环节?(点击)

  天气预报可以预报出最近两天的天气,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还比较准,像国庆节那几天的天气就都预测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来看。

  (点击,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采集信息)-接收信息-信息处理-分析判断-发布天气预报

  一则天气预报的制作是通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完成的。(展示卫星云图)就算是这么一张小小的天气图也是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智慧才完成的。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吗?(学生回答,略)

  (双边活动,学生读图分析大气形势)

  提问:图中a、b、c的天气用哪些符号来表示呢?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常用的天气符号。接下来的活动是“飞来飞去”,比比哪位同学的眼力准、记忆力好。(学生活动,略)

  好,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我想以后大家再看天气预报节目的时候不需要主持人解说,应该就知道各地的天气情况怎么样了。

  可能有的同学说,我错过了看电视天气预报的时间,怎么办呢?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获取明天的天气状况呢?(学生回答,略)

  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网或看报纸等途径,同样也能获得明天的天气预报。如,我们可以登陆这个网址去查询。(点击)

  好,同学们已经看了这么多天气预报,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在一则天气预报里必须要说明的情况有哪些呢?

  我们必须要说明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每天的阴晴、气温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会关心影响人们身体的空气质量如何?

  (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

  提问:不洁净的空气会给人们带来哪些问题?(学生回答,略)

  好,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呢?(学生回答)

  (点击)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68页的“空气质量日报”,想一想一下面几个问题:

  l.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怎样判断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3.空气质量的高低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略)

  给出材料进行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回答,略)

  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而逐渐增加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到人类的活动要和环境的发展协调一致。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天气和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够预知到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要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预知,那么,天气预报是通过什么做出来的呢?我们看什么可以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另外,我们还知道,在一则天气预报里面,一定会有当时的阴晴、气温、风和降水等情况。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现代人不仅关注阴晴、风、雨等状况,还会密切关注空气的质量状况,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查询什么报纸得知明天的空气质量如何?在空气质量日报里如何判断空气质量级别的高低呢?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的高低有哪些关系呢?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阴晴、风、气温、降水

  2.电视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大气预报图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日报图

  2.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高低的关系

多变的天气 篇3

  

  昌黎县新集镇初级中学  王维伟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  养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三、教法和学法

  教师采用演示图片、谈话、实践、强化和发现等方法

  学生采取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比赛、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收看全国未来48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节目(问天网),并做记录,讨论我们秦皇岛的天气情况”这一情境。

  2)提问:“那么谁能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呢?(注意描述过程中都用到哪些关键词!)

  3)让学生继续描述给出的三张表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那么描述天气要从哪些方面来讲呢?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

  4)、出示一些民间谚语:“青蛙叫,雨水到。蜻蜓一起飞,表示有暴雨。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人黄有病,天黄有雨”。让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具备看云识天天气的能力,由此提出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来看懂卫星云图和在城市天气预报图上辨别各城市的天气情况呢?

  5)师生共同完成后,让学生先仔细阅读辨别书本和地图册上的天气符号,并组织开展小组天气播报游戏。让学生进行视听、实践、比赛、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

  6)小结:由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见,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哪些方面呢?(出示相关资料)由此让学生议一议天气对人类活动还有哪些影响? 7)接着再根据学生的生活提问:“在你的生活中都经历过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8)。同时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明后天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你是运动员,班主任、体育教师、校长都有应该充分考虑天气情况,那么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作准备呢?

  9)布置作业: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影响,那么,我们的活动是否对天气有影响呢?请调查天气对我们农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的农业活动对天气又有什么影响?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你怎样减小农业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多变的天气 篇4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

  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①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

  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信息运用frontpage技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课程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进入网络,给学生更广阔的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天气符号卡片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成了课件,教学活动有五个模块:课前热身、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延伸拓展、反思。

  第一模块:课前热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第一模块:课前热身

  展示一组各种各样天气现象的图片,如雨过天晴的草原、多云的海港、晴空万里的郊外、白雪皑皑的东北林区等。

  问题:你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图片体现的天气现象吗?

  1.学生欣赏图片、并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画面中体现的天气状况。

  2.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

  创设情境,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说明:“课前热身”也可采用以下方法:

  方法1  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开始,“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

  方法2  用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入。

  第二模块: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第二模块:合作探究

  展示探究问题:

  l        天气有什么特点?

  l        天气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l        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l        你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吗?

  学生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

  进入下一级网页,点击“天气特征”

  再一次点击“天气特征”

  1.展示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可选择材料按钮,进入材料展示)

  2.教师适当补充“十里不同天”、“早穿皮袄午穿纱”体现的天气特点。

  1.学生阅读材料,相互讨论,分析天气的重要特点。

  明确天气特点是:①短时间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③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有变化。

  2.从我们的生活感受,举例说明天气特点。

  一方面从感性材料入手,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中感悟地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概念的内涵。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点击“多云转晴”、“降水概率”、“风向”、“温度”文字,课件将显示其含义。

  展示材料:“北京地区天气预报”,其显示文字:白天,多云转晴,降水概率20%,风向—北,风力—3、4级转5、6级,温度38度……

  教师重点解释风力风向的表示方法。

  1、讨论、分析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

  2.了解天气要素的含义。

  3.说说天气的概念。

  明确: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设问过渡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已的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结合生活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点击“天气与人类”

  展示材料:一组天气与交通、生活、农业、军事、商业、工程建设等联系的信息资料。

  要求学生分析资料,进行选择。

  学生观看资料,简要分析资料,并进行抢答。

  说明:学生回答正确时,课件会显示:“祝贺你!你答对了”;否则将会出现:“再想一想”鼓励性词语。

  过渡

  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何提前知道天气状况,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呢?

  讨论: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回答,可能会说出许多的答案:看电视、看报纸、听电台广播、上网、打电话(121)等。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

  点击“形成过程”

  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播放课件:形成过程

  教师简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接收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判断-做出预报。

  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过程简图:气象站—卫星—计算机—预报员—节目。

  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过渡

  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说明,电视上出现的天气符号,你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点击“天气符号”

  播放课件:天气符号

  第一页:晴、阴、多云、小雪、中雪、大雪;

  第二页: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阵雨、雨夹雪;

  第三页:冰雹、雾、霜冻、沙尘暴

  学生观看课件,按页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边观察边用手比划。

  图文合一。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识记。

  第三模块: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第三模块:学生活动

  l        认识卫星云图

  展示:卫星云图

  1.学生观看网页,学习卫星云图的基本知识。

  2.分析卫星云图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哪些地方有雨或阴天?

  活动由认识卫星云图开始,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l        游戏“天气符号抢答竞赛”

  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

  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熟悉天气符号。

  1.分组讨论:如何识记天气符号?

  熟悉常用天气符号。

  2.游戏: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一人出示符号卡片,另三人抢答。

  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游戏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l        小小天气预报员

  同学们,你想不想亲自当一回天气预报员?我们这里就给你这样一个机会。

  点击:“go小小天气预报员”进入下一级网页

  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

  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此模块的总体设计思想:通过活动,学生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第四模块:延伸拓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第四模块:延伸拓展

  l        点击“实践探索”

  展示:巩固练习(详见课件)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结果。

  l        点击“链接生活”

  最早的天气预报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总结出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天气谚语。(点击“天气谚语”可进入下一级网页,了解民间流传的天气谚语及其含义)

  请你收集几个天气谚语,了解它们的含义。

  1.观看网页,学生了解民间流传的天气谚语及其含义。

  2.课下收集几个天气谚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并与同学们交流,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验证所收集的天气谚语在现在的准确性。

  拓宽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l        点击“链接网络”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随时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

  进入“友情链接”

  中央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普博览

  学生观看网页内容。

  (有条件的学生进入友情链接)

  学生学习使用现代化手段,拓宽知识面。

  第五模块: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点击“课外探究”进入下一级网页

  展示探究内容:“收听天气预报”、要求。

  课下探究

  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天气符号,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科学精神。

多变的天气 篇5

  一、说教材

  二、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三、设计特点 四、导入新课 五、新课讲授

  一、 说教材

  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

  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 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 1 、会描述天气

  2 、理解天气的特征

  3 、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气与人类息息

  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

  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二、 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制作了两个软件,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软件,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一、怎样描述天气 二、了解天气特征 三、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预报电视天气预报。在课堂上,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 flash 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和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三、 设计特点。

  1.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也利于教师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授课。

  2. 极其完美的画面与声音,令知识深烙学生脑海。

  3. 操作方面,进退自如,尊重学生意愿,可以重复阅读和练习。

  四、 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这样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

  一、 新课讲授

  (一) 怎样描述天气

  我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通过这些天气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然后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同时通过学习对这些短暂的天气现象的描述也为分析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 天气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天气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提供了三则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软件可以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分析,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感受着天气,从而说出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变化快,第二则材料说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第三则材料说明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这样既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我再利用“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过渡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三)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六条资讯,学生阅读后选出六条资讯所反

  映的内容,这部分我设计的是普通的选择题,但却模拟了人机交互的功能,比如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是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如果选错了就说:“再想想”选对了就说“恭喜你答对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正确与否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第三则反映了天气与农业的关系;第四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第五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商业的关系;第六则反映了天气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在分析完资讯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设问:“除此以外,你们还能举出天气对人们其它方面的影响吗?”这时学生纷纷发言:“人类的健康、旅游、体闲、娱乐、建筑等也都受到天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男女生争论的异常激烈,使课堂进入高潮。本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用联系的一分为二的发展观点来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轻松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利用天气的重要性过渡到预知近期天气的方法,进入“电视天气预报”的学习。

  (四) 电视天气预报

  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的五幅图片来了解天气预报的形成步骤”、“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地理事物来读懂卫星云图”、“通过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来为最后预报天气预 报做准备。其中,“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是本环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记忆易混淆的特点,我设计了三屏“天气符号”和“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操作练习,如果拖动正确,符号就在图片下安家落户,如果不正确,符号即归位。而且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这是笔试答卷所达不到的,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操作使学生感觉有趣,乐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模拟央视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预报天气预报,而且是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的,当屏幕上城市闪动时,学生即可开始抢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生动丰富的预报语言使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这样整节课就在边学边练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使“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改理念贯穿始终。

多变的天气 篇6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但又有章可寻,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本节需2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3.德育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教学过程

  引言:南昌一中第28届运动会顺利闭幕了,在运动会期间,天气怎么样?

  “哈哈,老师早就知道了天气会是那样,我可不是吹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

  【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板书】1.怎样描述天气

  【师问】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怎么样?今天的天气呢?昨天的天气呢?“神六”发射前的天气和发射时的天气呢?

  【生答】描述当时的天气。

  【师问】那么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呢?

  【生答】晴、多云、雨、风……

  【老师补充】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活动】让同学们说出以前学习的词语和诗句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师述】看来知道的还真不少,有这么多描述天气的诗句,那天气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2.什么是天气呢?

  【师述】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的运动状况。

  【幻灯片展示】给出两个现象:“太阳雨”“打雷下雨喽!赶快回家收衣服喽!”和“东边日出西边雨”,进一步让同学们认识到天气的特点是──因时因地而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是有变化的,即天气是多变的。

  【板书】3.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过渡】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板书】4.天气和我们

  【学生活动】:①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找学生谈谈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天气变化状况,那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么,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

  【板书】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图片展示】蚂蚁搬家、蜻蜓低飞。

  【师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预知近期的天气变化。我们通常怎样预知近期天气?

  【生答】收看天气预报。

  【师问】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板书】l.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述】点击视频材料“走进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问】请学生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师述】首先,是同一时间世界各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通过地面卫星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第三,制作天气图表。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最后,是制作电视节目。

  【师述】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般都浅显易懂。那么,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还有其他获取天气预报的方法吗?

  【板书】2.怎样获取天气预报?

  【师述】目前在教室里最好的办法是上网。

  【活动】指导同学们进入中国气象局和江西省气象局网站,收看天气预报。

  【过渡】刚才大家在网上收看了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包括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3.天气预报包括了哪些内容?

  【师述】天气状况、降水概率、风向风力气温等。

  【师述】天气预报中常出现一些符号,那是天气符号,你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吗?

  【板书】4.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记忆。

  【师述】其实,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天气的。你想看懂卫星云图吗?

  【板书】5.你会看卫星云图吗?

  【师述】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层。不同地区,云的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活动】给出国庆节七天的卫星云图,让同学们根据卫星云图来判断国庆节七天的天气情况,结合实际,让同学们当一回气象学家。

  【板书设计】

  3.1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怎样描述天气

  2.什么是天气呢?

  3.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4.天气和我们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怎样获取天气预报?

  3.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4.常见的天气符号

  5.你会看卫星云图吗?

多变的天气 篇7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阿城区进修学校的地理教师赵秀波。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我说课的内容按以下五部分进行:

  一、说教材

  二、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三、设计特点 四、导入新课 五、新课讲授

  一、 说教材

  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

  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 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 1 、会描述天气

  2 、理解天气的特征

  3 、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气与人类息息

  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

  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二、 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制作了两个软件,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软件,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一、怎样描述天气 二、了解天气特征 三、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预报电视天气预报。在课堂上,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 flash 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和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三、 设计特点。

  1.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也利于教师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授课。

  2. 极其完美的画面与声音,令知识深烙学生脑海。

  3. 操作方面,进退自如,尊重学生意愿,可以重复阅读和练习。

  四、 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这样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

  一、 新课讲授

  (一) 怎样描述天气

  我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通过这些天气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然后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同时通过学习对这些短暂的天气现象的描述也为分析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 天气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天气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提供了三则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软件可以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分析,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感受着天气,从而说出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变化快,第二则材料说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第三则材料说明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这样既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我再利用“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过渡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三)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六条资讯,学生阅读后选出六条资讯所反

  映的内容,这部分我设计的是普通的选择题,但却模拟了人机交互的功能,比如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是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如果选错了就说:“再想想”选对了就说“恭喜你答对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正确与否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第三则反映了天气与农业的关系;第四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第五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商业的关系;第六则反映了天气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在分析完资讯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设问:“除此以外,你们还能举出天气对人们其它方面的影响吗?”这时学生纷纷发言:“人类的健康、旅游、体闲、娱乐、建筑等也都受到天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男女生争论的异常激烈,使课堂进入高潮。本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用联系的一分为二的发展观点来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轻松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利用天气的重要性过渡到预知近期天气的方法,进入“电视天气预报”的学习。

  (四) 电视天气预报

  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的五幅图片来了解天气预报的形成步骤”、“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地理事物来读懂卫星云图”、“通过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来为最后预报天气预 报做准备。其中,“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是本环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记忆易混淆的特点,我设计了三屏“天气符号”和“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操作练习,如果拖动正确,符号就在图片下安家落户,如果不正确,符号即归位。而且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这是笔试答卷所达不到的,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操作使学生感觉有趣,乐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模拟央视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预报天气预报,而且是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的,当屏幕上城市闪动时,学生即可开始抢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生动丰富的预报语言使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这样整节课就在边学边练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使“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改理念贯穿始终。

多变的天气 篇8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要求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内容点析1.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天气的概念,而是联系实际分两步解释天气。第一步,说明怎样描述天气。第二步,解释天气“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这是贯穿本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 图3.1举例性地介绍天气的三种状况:a图侧重于“晴”;b图侧重于“风”;c图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第三章侧重于“冷”。图中设计同学对天气的谈论,以使学生学会怎样描述天气。3. “天气及其影响”的活动部分,围绕“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这一主题设计。第1题提供资料,并要求学生参照已有资料再补充至少一个资料。第2题让学生分析已有资料。第3题要求对活动作小结。4. 天气预报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关心的问题。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获得天气预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因此,教材也将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作为重点。5. 为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教材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引入。图3.3展示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它向学生说明天气预报是由许多人、许多单位共同参与的结果,并运用了许多先进设备,从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图中所展示的具体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6. 图3.4除展示了报纸上刊登的天气预报外,还就天气预报中常提到的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温度等天气要素加以解释,以排除学生阅读天气预报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风力由弱至强分为0~12级(共13级)(见后面的参考资料)。风向风力符号解释:电视天气预报图中一般用带尾羽的箭矢来表示风向风力,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如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温度的两个值依次是日最高温度(3 ℃)和日最低温度(-8 ℃)。7. 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克里米亚战争,又称东方战争。战争的一方是英、法、土耳其等国,另一方是俄罗斯。该战争持续多年,最后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8. 教材将了解电视天气预报设计成活动,并按电视天气预报过程分三个步骤:认识卫星云图、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活动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使学生通过活动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9. 教材将从互联网上查阅天气预报设计成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使用现代手段,也使学生多了解一种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该活动不要求所有学生完成。10.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也要求重点城市播报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及空气质量状况预报。教材随机选择了某日(xx年1月9日)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并绘制成图3.9,使学生在读图过程中,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有关知识,从而能大致看懂电视中的空气质量日报。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方式,是将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按照一定方法处理后,变成大家熟悉的0~500的数字。数字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就越差。空气的质量级别、污染指数和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见下表。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ⅰ1~50优ⅱ51~100良ⅲ1101~150轻微污染ⅲ2151~200轻度污染ⅳ1201~250中度轻污染ⅳ2251~300中度污染ⅴ>300重度污染11.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从加强环境教育角度考虑,教材主要举例性地让学生了解人为原因形成的空气污染物。把这部分内容安排成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对于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建议【天气及其影响】1. 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先通过阅读图3.1理解天气,然后通过活动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二,先通过活动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然后通过阅读图3.1理解天气。2.天气的教学主要应抓住“怎样描述天气”和“天气的特点”,不要求了解严格的天气概念。正确描述天气,既能加深对天气概念的理解,又是一项基本技能。在阅读图3.1时,要把视野放开,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方面认识天气。第一,图中只表现了晴、风、冷三种状况,相应地要补充阴、雨(可扩大到雪、雹等降水形式)、热三种状况。第二,在“阴晴、风雨、冷热”之外,还应补充其他天气状况,如雾、扬尘等。第三,可及时让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天气特点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短时间”,可从某一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的时间尺度举例说明。某一时刻如“现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闷热”,几天如“这几天阴雨连绵”。第二是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等。第三是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有变化,如夏天暴雨前后的天气变化、冬天寒潮前后的天气变化等。3.活动中材料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材料b说明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材料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材料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其他方面可让学生补充,如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的关系。学生补充资料(图3.2e),可在前一节课后安排,由学生在课外搜集。活动最后要求学生写篇小短文,可在课堂上写,也可在课后写;应引导学生围绕“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这一主题,综合写也可,就某一方面展开写也可。【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在各种媒体的天气预报中,以电视天气预报最引人注意,并且,了解电视天气预报也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因此,“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教学,建议按下面的顺序进行:电视天气预报(活动1~3题)──其他媒体的天气预报(图3.4和活动第4题)──归纳天气预报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图3.3)。2.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一般先出现卫星云图,因此活动先从认识卫星云图开始。教学由此开始,也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第1题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图3.5完成。因为学生还没有具体的区域知识,读此图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能按图示解释,分清陆地和海洋,并在图上指出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阴天或雨天:无云的地方可能是晴天;有亮白色云的地方可能有雨;有灰白色云的地方可能是阴天。活动的第2题是为第3题做准备,在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后,介绍了用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变化的方法。题中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变化情况依次是:晴转阴;小雨转中雨。活动第3题通过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使学生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教学时可把图中所示的13个城市分成6组,每组分别找1~2位学生播报。每组播报后,再找1~2位学生(未参加播报的)评判。3.在了解了电视天气预报后,可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3.4了解报纸上的天气预报;看活动第4题了解从互联网上可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活动第4题可作为选学内容,由学生课外选做。4.引导学生综合报纸和电视天气预报内容,归纳出一般情况下“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然后,再结合图3.4中箭头拉出的框解,使学生了解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概念。在熟悉了天气预报内容和有关知识后,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可让人们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5.最后,让学生读图3.3概括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接收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判断—做出预报。对图中涉及的设备和具体技术性问题,不必细究。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制作和分析天气图。由此,引导学生看“阅读材料”,使学生对天气图的起源和作用有所了解。【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图3.9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根据污染指数判断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而比较各城市空气质量的优劣(这一日)。如有可能,老师可摘录前一天中央电视台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让学生判断其空气质量状况。对于有关概念,如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等,不要求学生掌握;对于各城市空气质量差别的原因,也不必细究。2.活动部分涉及农业生产、交通、生活、居住等四方面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要求学生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四个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可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时切忌以某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注意保护每个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类应该控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创造美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多变的天气 篇9

  课前请同学们听歌曲,如《种太阳》,这样容易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

  创设情境: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承转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们今天就共同学习怎样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讲授新课

  师:课前我布置同学们收集近几天的天气情况,你们是从哪里获得天气信息的?

  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看报纸、打电话、上网等。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收视率特别高,我们以它为载体,学习怎样收看天气预报。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一段录像,注意主持人是如何播报天气情况的。我们一会也要尝试模仿播报教材第47页的xx年3月23日的天气情况。

  生认真收看。

  师:天气预报中首先出现的是一张卫星云图,请同学们看46页介绍,说一说怎样看懂这张图?

  生回答略。

  师:请你们猜一猜绿颜色的地方有可能是什么天气?为什么?

  生:晴天。因为上方没有很厚的云层。

  师:卫星云图只能反映陆地和海洋的基本天气情况,要想知道具体城市的天气情况,还要继续收看城市天气预报。请同学们结合46和47页两幅图,以同桌为单位,练习播报xx年3月23日的天气情况。

  生练习。

  师:哪位同学愿意模仿主持人到前面来,播报城市天气预报?

  学生踊跃争先,特别是还有一位同学以快板的形式播报,课堂气氛很活跃,掀起了高潮。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很快记住了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的播报很精彩,希望你们今后成为优秀的主持人!

  承转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小活动,来检测大家是否记住了天气符号。

  活动(一):请根据我的描述,想一想会发生哪些天气情况?请同学们快速举起相应的符号卡片。

  a.白雪皑皑  b.万里无云  c.电闪雷鸣  d.乌云密布

  活动(二):在城市天气预报图中,一个城市旁边有时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这表示什么?请同学们分别选出常见的例子。举符号卡片展示。

  活动(三):当出现上述的天气变化时,你应该提醒家人注意什么?

  活动(四):请同学们分别选出一种表示恶劣天气的符号,并说一说在这样的天气中,我们又应注意什么呢?

  活动(五):你感觉天气预报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通过五个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我发现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知识面也很开阔。如他们说冰雹和霜冻对农业生产最为不利,还联系今年夏天的一场大暴雨,说在天气恶劣时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增减衣服等等。他们感觉天气预报对生活很有帮助,所以一定要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我及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我们的父母工作很忙,他们没有时间看天气预报,如果我们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就可以提前告诉父母天气的变化,让他们上下班增减衣服,注意交通安全。这是子女对父母最好的关心方式。

  承转

  师:请同学们看沙尘暴的符号卡片或照片。你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空气环境中吗?

  生:不愿意。

  师: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师:请同学们描述自己经历的一次空气很清新的时候和很污浊的时候。

  生描述。

  师:在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空气污染的现象?

  生举例说明。

  小到烟头,大到战争的硝烟弥漫,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例子举不胜举。他们还展示了自己收集来的图片。

  师:污浊的空气会对人和周围环境造成哪些危害呢?

  生举例说明。

  师:污浊的空气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保护大气环境,尽量减少空气污染。

  师: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对空气污染的直观感受,是否能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呢?请同学们看教材48页介绍。

  生看书总结。

  师:结合图3.9,请你找出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图中有没有重度污染的城市?

  生活动略。

  师:哈尔滨的空气质量属于哪一级?

  生回答略。

  师:齐齐哈尔的空气质量与哈尔滨的差不多,说明我市空气质量良好。

  师:我们学会了看空气质量日报,会对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生:如果外出旅行,我要选择空气质量好的城市;早晨锻炼身体,要看一看空气质量是否适合。

  师: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很矛盾的事情,请同学们结合以下两件事,进行辩论,说一说你的观点。

  活动(一):小辩论

  1.我家想买一套新房子,有两个选择。一处在江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房价非常贵;另一处在工厂附近,房价很便宜。爸爸想买江边的,妈妈要买工厂区的房子。买哪一处好呢?请你当参谋。

  2.每年秋收后去农村看奶奶,我发现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秆灰当做肥料,给土地施肥。这样做好不好?

  生开始辩论。

  师:小结,当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多想办法,尽量达到平衡,可持续发展。针对一些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我们应如何去做呢?

  教师出示4个小案例,让学生们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

  活动(二):出谋划策

  1.城市里的汽车可真多,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为了冬季取暖,北方地区经常有一些锅炉房的烟囱黄烟滚滚。怎么办?

  3.家庭装修过度,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

  4.建筑工地拆除旧房子,没有防尘措施,造成大量灰尘。

  生讨论研究。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空气污染的可行办法。

  师:小结,除了我们想出的办法外,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空气污染,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好好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让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

  课堂总结:

  师: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收获很大,请同学们谈一谈收获和感悟。

  生回答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树立一种意识,即保护大气环境。

  结束语:愿同学们每天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也愿祖国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