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高二历史教案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4篇)

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4篇)


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4篇)

欧洲的宗教改革 篇1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考生应将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第ii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机读卡和第ii卷

  第i卷(选择题部分 每题1.5分 共60分)

  1、大约在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于

  a.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b、南亚与印度一带

  c、西亚细亚与阿拉伯一带   d、东南亚与中国一带        2、基督教产生后到4世纪初首先演变成为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国教

  a、英国  b、罗马  c、法国  d、德国       

  3、曾经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持续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的宗教组织                                                                      

  a、东正教  b、伊斯兰教  c、天主教  d、佛教    

  4、下列对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b、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

  c、“异端”运动日益高张   d、商品经济的发展被停止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 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据此回答5—6题。

  5、上文中的“纱幕”主要是指中世纪在欧洲盛行的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封建领主制 c、宗教神学  d、人文主义  

  6、上文中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因为从意大利开始的

  a、“异端”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宗教改革运动         

  7、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

  a、意大利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8、下列矛头直指封建神学的运动,不包括

  a、“异端”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十字军东征

  9、如右图所示,《中世纪西欧商人就餐时的情景》,它反映了西欧当时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商人在西欧占主导地位d、封建生产方式已经解体           

  10、下列对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裂割据的局面结束b、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c、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d、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11、16世纪,严重阻碍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是

  a、封建专制统治   b、天主教会的控制

  c、商品经济落后   d、四分五裂的局面      

  12、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将《圣经》定为学校的主修课目 b、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卷

  c、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征收“什一税” d、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 

  13、16世纪在德意志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事件是

  a、《神曲》的发表    b、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

  c、“九十五条论纲》的传播”  d、新教的形成     

  14、如图所示,这位人物发起了

  a、“十字军东征”

  b、文艺复兴运动     图见《历史选修1》75页

  c、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

  d、“异端”运动             

  15、关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改革的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b、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联系 d、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 

  16、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

  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c、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   

  17、下列有关宗教改革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8、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19、下列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b、都反对宗教信仰

  c、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封建的斗争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0、通过宗教改革后的西欧一些国家如德意志、英国等,其宗教变化的相似点在于

  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   b、以加尔文派新教为主

  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   d、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21、16世纪西欧进行宗教改革

  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c、废除了主教制度     d、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22、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掀起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打的旗帜是

  a、废除宗教  b、清教  c、民主、自由  d、废除王权     23、17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才得到重大的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

  a文艺复兴运动促使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新航路开辟后促使各国统治阶层开始重视教育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d、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24.16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反对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矛头直指。

  a、东正教  b、伊斯兰教  c、天主教  d、佛教

  25.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26.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④教权高于王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7.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28.“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29.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30.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31.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32.马丁•路德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下列对其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②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④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35.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36.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37.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38.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本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39.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4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6分)

  42.在欧洲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16、17世纪英国也进行了宗教改革,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确立的教派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推行改革的国王有哪些?(3分)

  (2)16、17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过程中主要矛盾是怎样变化的?试分析其原因。(7分)

  43.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据此请回答:

  (1)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及成因是什么?(4分)

  (2)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6分)

  44.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低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阵痛”。它从罗马文明艰难地转折而来,又有蛮族各部的共同参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基督教把强调个人精神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秩序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的日耳曼文化粘贴了起来。然而,危难时期松散的组织的强大向心力,却在登峰造极之时,出现了一次次大裂变。

  ——摘自《中世纪“上帝”的荣耀与无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造成“西欧中世纪文化低落”和“阵痛”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

  (2)简要归纳中世纪基督教第一次“大裂变”的原因和结果。(4分)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面临着哪些挑战?(5分

  附加题.16世纪,宗教仇杀之风弥漫欧洲。下图就是当时的一个典型事件:

  请回答:

  (1)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此类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如何?(2分)

  (3)从此类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教训?(2分)

  41.(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

  42.(1)英国国教;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

  (2)由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变为资产阶级和王权之间的矛盾。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的工具,要求改革。③加尔文教传播及影响。

  43.(1)特点:披着宗教外衣或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原因:中世纪的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在兴起之初,力量比较弱小。

  (2)性质: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意义: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4.(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2)原因: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会形成东西两个中心,东西部教会相互攻讦。结果:到11世纪,东西教会正式分裂,东部教会称为东正教,西部教会称为天主教。(3)政治领域: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经济领域:天主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思想领域:天主教会的说教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

  附加题:(1)“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2)16世纪时,欧洲发生宗教改革,出现许多新教组织,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矛盾尖锐;各国的君主和贵族利用宗教矛盾扩展势力,造成宗教派别之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3)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应当提倡宗教宽容

  1.abcdc 6.badba 11.dbccd 16.cadbd 21.dbdcd 26.dbbdc 31.acdca 36.dadbd

欧洲的宗教改革 篇2

  第五单元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优化训练

  基础提高

  1. 基督教产生于

  ①罗马及其周围地区  ②巴尔干半岛  ③小亚细亚  ④巴勒斯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基督教分裂后,东正教的中心是  

  a、君士但丁堡  b.罗马   c.耶路撒冷  d.梵蒂冈

  3. 在中世纪的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

  a.教会  b.国王  c.教皇  d.贵族

  4. 下列不符合中世纪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表现的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天主教会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迫使各国统治者向教皇称臣

  d.征收“什一税”

  5.假如你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你在学校所获得的学问,主要是

  a.商业知识            b.宗教服务族教会

  c.人文学科            d.科学知识

  6.“十字军东征”的实质是

  a.反对异教徒      b.争夺“圣地”

  c.掠夺土地、财富  d.扩张天主教势力范围

  强化提高

  7.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a.进一步钳制人民的思想

  b.为了思想解放

  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

  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

  8.中世纪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①整顿教会,扩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9. 从右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10. 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课外延伸

  11. 恩格斯说:“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在尽管发生各种内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请回答:

  (1)天主教会是如何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2)恩格斯为什么说“要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请回答:

  (1) 天主教是用什么手段维护统治和奢侈生活的?

  (2) 依据材料二举出宗教裁判所在历史上对科学压制的罪行史实。

  (3) 在阅读材料回答两题后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高考猜想

  13.(•临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二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个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的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于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2回答,有哪些阶层反对天主教会?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14.(•淄博)如何理解天主教会在14~16世纪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障碍?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 d  该题考查考生熟悉历史地理的能力。依托教材辨析可知:基督教产生于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地区。

  2. a

  3. a  a、b、c、d四项都是封建主,而符合题干“最大封建主”之意的应是a项“教会”。

  4. d  征收“什一税”是经济方面的措施。

  5. b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中世纪”这一时间限制。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确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规定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其他各科学习也为神学服务,因此在欧洲中世纪,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学问主要是宗教思想和从事宗教活动的一些知识。

  6. d  关键抓住“实质”分析。a项是借口,b项是幌子,c项是目的, d项“扩张天主教势力范围”是实质。

  强化提高

  1. a  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主要是为了加强思想专制。

  2.d  ④是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表现,可排除含有此项的a、b、c三项

  3.d 本题考查阅读阐释历史图片的能力。答的关键是对图片的再认再现,图片是“卡诺莎之辱”,反映了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屈服于教皇的情景,说明了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4.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课外延伸

  11.【解析】 第(1)问要求回答中世纪时天主教会发展势力的手段,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要从教会在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整顿教会,建立封建性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加强对教会统治的控制;与封建王权进行权力争夺,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组织“十字军东征”,对抗东正教和伊斯兰国家,以扩张天主教的势力;对民众进行蒙昧和禁欲的说教,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罗马天主教会既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又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因此,要推翻欧洲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就必须打破天主教会的势力。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第(1)题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概括;第(2)题要求学生运用史实举例;第(3)题要求结合材料和答题与材料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

  (1)搜刮巨额财富;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2)欧洲封建神学的宗教裁判所曾迫害和火烧科学家伽利略和布鲁诺。

  (3)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神学与世俗封建主相勾结,在经济上掠夺人民,在政治上迫害进步人士,在科学上阻止科学发展;欧洲中世纪是宗教统治的黑暗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一场反封建神学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势在必行。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背景及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地位。第(1)题结合材料提炼信息,特别需要明确的就是天主教在欧洲的地位。第(2)题则通过材料概括、归纳要点。第(3)题要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1)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占有天主教会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民群众、城市市民、资产阶级、世俗君主与贵族。

  (3)内因:资产阶级因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而较弱;外因:天主教会势力强大。

  14.【解析】 考生应从当时欧洲历史发展的大势一分为多地认识天主教会阻碍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答题。

  答案:①14~16世纪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国内发展或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支持。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一些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在这种形势下,英、法、西班牙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③天主教会还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这种商战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因此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

欧洲的宗教改革 篇3

  第9课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本学习专题共有3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 析、掌握,学生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起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影响。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必修三中已学过宗教改革,复习旧知识提问: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总结表格。

  背景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原因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 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

  2、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 ,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表现 经济方面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政治方面 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 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 影响无 处不在。

  影响 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

  宗教“异端”运动 的 原因 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形式 宗教“异端”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事件 起源: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高潮: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要观点 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4、没收教会的财产;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作用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 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 (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 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原因,指导思想、内容、开始国、代表人物、代表作。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时间 16世纪

  主要事件 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 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精神文化:1、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 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 ,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 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 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

  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基督教徒凡诚 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 因信称义”

  2、人 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 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 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

  8、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 求

  作用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2、净化了社会风气

  3、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5、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局限 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 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发起者 国王亨利八世

  时间 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动机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导火线 亨 利八世离婚案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内容 1、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 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特点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 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的国王;

  2、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影响 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2、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3、天主教 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 出现清教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 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 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 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欧洲的宗教改革 篇4

  【课标解读】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本部分内容共计分为三块:第一部分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这种地位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其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一是它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忍耐、顺从的思想,大搞蒙昧主义,维护封建剥削;二是它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较为完备的组织、司法、财政、税收体系,俨然一个国家组织。15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先进人士,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我们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称义”,意为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路德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善功”,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天主教所主张的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从而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马克斯•维伯称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却揭示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从马丁路德的教义可以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这一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德国之外发生的宗教改革的概貌,在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建立起神权合一的国家;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为英国宗教的最高代表;荷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此外,新教在法国、苏格兰、瑞典、挪威等国广为流行。

  在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首先它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打击了教会权威,声张了人的价值。其次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再次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为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这些措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整合】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

  1. 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1)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于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随即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

  (2)4世纪初,基督教由最初的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托庇于日尔曼封建王权,得以继续发展。

  (4)11世纪时,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东正教和天主教。活动范围分别主要在欧洲东部和西部地区。天主教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

  (5)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教会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2)政治上:罗马教廷的教权高于王权,各国统治者昕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贡。

  (3)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文化和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

  (4)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3.“异端”运动

  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群众,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异端”运动。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14~16 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日益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改革的背景

  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宗教改革前夕,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使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教会不仅控制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还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教会不仅征收什一税,还经常通过出售赎罪券和教会职务等方式,搜刮了大量财富。

  2.改革的主要内容

  (1)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指出销售赎罪券是荒谬无耻的。他认为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因为教皇无权赦免,只有上帝才拥有免罪权,人们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这一论纲的发表,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坚持《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强调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3.改革的影响

  (1)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教的宗教思想。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也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延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1555 年 , 德意志的新旧诸侯签订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从此,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4)通过宗教改革,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四、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1.加尔文宗教改革

  (1)内容: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强调教会要按《圣经》传播上帝旨意;个人通过《圣经》能够与上帝对话,不需要教会的中介;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②宗教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③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起政教合一政权。

  (2)影响 (或作用): ①引起了日内瓦社会风气的变化,不良的社会风气被取缔。②改革使日内瓦成为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①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崛起,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但罗马教廷仍然控制英国教会,并不断从英国攫取大量钱财和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②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建立为自己服务 的本国教会。③教皇在国际事务中偏袒英国的对手,还干涉英国内政。

  (2)内容:①从1529年起,亨利八世颁布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禁止向罗马教廷缴纳年贡;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②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宗教会议和教规必须经过国王的同意和审查;教会法庭的职权移交国王法庭;规定了保留天主教的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③亨利八世下令封闭修道院,没收其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3) 结果: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五、宗教改革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

  2.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难点突破】

  1. 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根源:14~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2)思想渊源: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这种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遗产。

  2. 宗教“异端”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宗教“异 端”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1)原因:①从经济上看,欧洲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阶级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特别是14 ~15世纪,资产阶级兴起。②从天主教方面看,天主教垄断欧洲的统治, 教会奢侈、腐败,教阶制度等级森严,这一切表明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③此外,一大批“异端”思想杰出代表人物的宣传和鼓动。

  (2)共同之处:都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奢侈、虚伪和腐化,都主张取消教会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3. 促进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4~16世纪,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他们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推行以增加本国财富为目的的重商主义政策, 加强对宗教的控制。上述因素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4.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第一,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第二,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

  第三,清教属于新教派,实际上是加尔文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专题演练】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员、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3)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参考答案:

  (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

  (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