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高二生物教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篇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内容的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理论依据:线索-依存遗忘理论认为,应根据提取失败来解释遗忘,也就是说信息可能是在记忆贮存中,因为缺少有关提取线索的信息而提取不到,人们通常把它看做是遗忘了。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应该适时的提供合适的线索或暗示,会有助于学生克服提取信息时所遇到的困难。高中生物教学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生物知识灵活运用。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这样,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便成为了如何增加学生在面临现实生活问题时提取并应用在课堂里习得的相关材料的可能性。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理论,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首先从明星吸毒的例子引入,引导学生从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角度分析吸毒时产生愉悦感的原因及吸毒的危害。同时通过区分人体本身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分泌的多巴胺引起的愉悦感和毒品带来的愉悦感,使学生能够关注吸毒等社会问题的同时认同吸毒的危害,形成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价值观。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引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再联系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构建知识网络,也给学生提供不同于新课的问题和线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回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三部分。因为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和图片等材料,帮助学生记忆并应用相关知识。本节内容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体的稳态和调节,也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稳态、调节。

  学生情况:

  我校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上,学生在高二阶段已经学习了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相关内容,对反射弧和神经元、局部电流等基本概念及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兴奋、静息电位等理解不清。因为学习时间比较久远,且知识的迁移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提取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在现实生活中。

  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和练习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教材和图片等资源,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能力。

  教学方式:问题启发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识别突触的结构,说明神经递质的作用与去路;

  2. 分析吸毒引起愉悦感的原因;

  3.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4. 说出反射弧的各部分及其作用;

  5. 设计简单实验阐明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 关注吸毒等社会现象,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回忆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效果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正确的知识迁移方法;

  3.通过引入问题,设置疑问,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建构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今年以来已有10例明星吸毒的报道,吸毒引起的愉悦感是怎么产生的?那是真正的愉悦吗?它带给身体的是幸福、健康吗? 思考 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1分钟

  复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图1.突触结构

  图2.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机理

  图3.发挥作用后神经递质的去向

  图4.吸毒引起愉悦感和上瘾有关的突触图片 观察图片,回忆并分析问题

  1.回忆突触结构图中相关结构

  2.神经递质的作用

  3.神经递质的去向

  4.观察图片,比较吸毒与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及突触的结构区别 利用图片和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使复习更具目的性和方向性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分钟

  比较人体本身生命活动过程中分泌的多巴胺引起的愉悦感和毒品带来的愉悦感 聆听、思考 认同毒品的危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1分30秒

  效果评价 练习题 思考、分析问题 学习效果评价,使知识迁移利用,提升能力 5分40秒

  过渡 突触前膜能否持续不断的毫无原因的释放神经递质? 思考 引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 1分20秒

  复习: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回忆兴奋的概念

  出示图片: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情况模式图

  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测得静息电位;

  2.如何测得动作电位;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分析神经元膜内外离子分布及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根据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1分10秒

  效果评价 练习题 思考、分析问题 学习效果评价,使知识迁移利用,提升能力。 2分30秒

  过渡 动物体内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称为感受器。感受器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重要组成 思考 引入反射弧,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 1分30秒

  复习:神经元、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回忆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功能,强调反射的产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回忆、分析 回忆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关注反射弧与反射的关系 5分钟

  出示神经元的结构,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元的结构与其何种功能相适应?如何证明?  观察、分析 使学生思考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 3分30秒

  结束语 神经调节作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能将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给效应器发生反应,这个过程需要依赖信息分子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在人和动物体内,还有其他的信息分子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人和动物体内还有哪些信息分子呢?他们怎么参与调节过程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复习中进一步理解。 聆听、思考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0秒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本节课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表现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1.由学生本人、其他学生和教师评价教学中每个人的参与度。

  2.精选习题检测知识目标达成情况。

  评价量规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听讲情况 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能认真听讲 上课不听讲   

  发言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能举手发言,参与讨论和交流 很少发言,很少参与讨论交流   

  纸笔测试情况 答案较标准,正确率85%及以上 正确率60%及以上 正确率60%以下   

  完成作业情况 积极完成作业,解题思路清晰、答案标准 按时完成作业,解题错误率40%以下 不能完成作业,解题错误率40%以上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吸毒引起的愉悦感,使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和机理,更深刻认识到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进而达到珍爱生命的情感目标。

  2. 提出学习任务,设计实验测定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证实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方法等,进行高强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兴奋的产生、神经元的结构等内容。

  3. 教学线索上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到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再到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最后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的顺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进一步认识整体与局部、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4. 精讲精练习题,有选择的编排习题,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的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2.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性。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激发探索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五、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设计

  实验原理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七、媒体设计

  自制cai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突触小体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

  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

  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实验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

  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

  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 号 形 式

  电 信 号

  化 学 信 号

  传 导 速 度

  快

  慢

  传 导 方 向

  双 向

  单 向

  实       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局部电流;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

  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概括的说: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

  学法指导

  学生在掌握上述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反射模式图,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药物抑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

  课外探究与思考

  1.探究局部麻醉药物的可能作用机理。

  2.试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电流在金属导线上的传导速度。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篇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重 难 点: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的高级功能。           3、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归纳与讨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神经元细胞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反射弧由几部分组成?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是指在_________              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外界环境          变化作出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反射的种类分:                       (3)反射弧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由        变为         的过程。(5)结构: 细胞体                          突起               外包髓鞘叫                           功能:受刺激产生        并传导          。画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观察神经冲动传导的模式图,思考: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①静息电位:膜内为          ,膜外为         ②动作电位:兴奋时膜内为          ,膜外为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                    ,该             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            ,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                。从而形成了局部                    。③特点:     向传导;         性;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画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突触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如何传递兴奋?②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特点是什么?①                            突触前膜   突触                             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经过多次分枝,最后                                 。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内含                。传递过程:神经冲动通过         传导到       小体,其内的       释放到      通过扩散作用与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        ,即引发      ,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释放,然后,作用于         ,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                  。能量变化:电能  _____     _______          ②特点:      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分级调节观察课本2-5各级中枢示意图思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下丘脑:                                         。大脑皮层:                                       。脑干:                                          。小脑:                                         。脊髓:                                        。人脑的高级功能观察课本2-6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区受损伤时,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        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视觉语言中枢:阅读文字,书写语言中枢:书写文字。人脑的功能:                                    。画出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2、例题精析:〖例1〗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传导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答案:a〖例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解析:当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应的酶所破坏,这对于机体来说非常重要,否则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将连续发挥作用,神经将持续处于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