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高一生物教案酶的特性(精选3篇)

酶的特性(精选3篇)


酶的特性(精选3篇)

酶的特性 篇1

  第2节 一.教材版本及章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 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 powerpoint课件; 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 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 5%的 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

  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适当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结束

  开始

  新课导入

  酶的特性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回忆推理

  教师指导

  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

  分组实施实验

  教师指导答疑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设计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三课时新课导入复习引入: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回忆下。然后提问: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是什么?运用化学知识与学生一起回顾归纳酶作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点有哪些?然后自然引出:有无不同点?点入新课:酶与无机催化剂的不同点,即点出本课主题——酶的特性。回忆思考: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回顾归纳:作为催化剂的相同点(师生一起)。学生思考:有无不同点。回顾前一堂课的知识——起温故之效。且回顾酶的化学本质为后面内容打下伏笔。利用化学知识交叉渗入生物领域,培养学生打破学科束缚,互通所学。由酶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特点自然引入不同特点的过渡符合自然逻辑思维的一般规律,学生容易接受。回忆所学归纳酶的第一个特性——高效性回忆旧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并以多媒体图片再现该实验及结果,主要是3号与4号试管的结果。提出问题:3号试管和4号试管对比得出什么结论?如有错误,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与判断,最后由教师引导出正确结论。由个性引入共性:其实酶都普遍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许多,一般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归纳特性:酶具有高效性提出问题:可否用其他酶材料来验证此特性?单个回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要学生明确这是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的。要学生明确酶的特性是一个相对性质,是一个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而得的性质。学生回答:可以从已知已做实验中再度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发现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实验的对照思想及由不同对照得出不同结论的能力。以数据的真实性形成最直观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酶的第一个特性——高效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不局限于课本实验。深度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酶具有高效性的实质是什么?要理解这个问题,先要回到之前学过的酶催化性的实质是什么?催化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高效性:说明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能力比无机催化剂更强。引导学生由表象深入到本质,训练学生深度的思维的能力及不满足于表层知识的素养。教学程序设计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探究酶的第二个特性——专一性由已知引入未知: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很广,如酸可以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酶呢,是否也是如此没有明确的选择性呢?引导思考:不急于下结论,要明确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分组设计实验:新鲜的质量分数为 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3%的蔗糖溶液,碘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卫生香。教师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与答疑教师补充完善:如这个实验探究选择什么酶比较好?鉴定试剂有何要求?学生思考:会有各种猜想的结论出现。但教师在此质疑其说服力。要学生明确还是要通过实验,才能有说服力的得出可靠的结论。小组讨论:每4人一个小组,各小组自选材料与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来探究各自的猜想。小组交流:接受其他组的质疑并作出解释。各组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最后在教师的指引下完善实验步骤。注重实验设计的对照、可操作性、控制单一变量等原则。还是由已经自然引入未知领域,符合思维过程。允许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发散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自行选择试剂材料初步设计一个实验。之所以先给定一些材料除了是这些材料简便易得之外,再就是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范围与方向限制,避免过于开放而造成的盲目性。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实施实验提醒学生们在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及安全性。教师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与激励。提示方法和材料有多种多样,所以其他材料也应该可以。归纳特性:酶具有专一性提出问题:要水解蔗糖该用什么酶?开展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按本组的选材及完善后的步骤设计开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各小组交流与讨论。集体回答:蔗糖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及时的肯定与激励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养成。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运用的能力。深度拓展提出问题:如验证酶的专一性时除了用一种酶两种底物外,可否也用两种酶一种底物?单个回答:也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和途径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教学程序设计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探究酶的第三个特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由已知引入未知: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往往在高温、高压、强酸或强碱条件下进行。酶起催化作用又需要怎么样的条件呢?引导:如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分组设计实验:在原有材料基础上加蒸馏水,沸水,冰快,质量分数为 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 5%的 naoh溶液及ph试纸。教师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与答疑。教师补充完善:设计实验要合理严密,如温度的控制。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在已有材料及器材的基础进行探究。小组发言:由代表发言,阐述本组设计的实验课题、步骤及预期的结果与结论。小组交流: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然后修改,优化各自的实验设计。并且将知识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易于学生理解。先给定一些材料还是起一定的提示作用。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理论的高度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实施实验提示学生们在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及安全性。教师及时进行评价与激励。归纳特性:温度和ph均会影响酶的活性。开展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按本组的选材及完善后的步骤设计开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各小组交流与评价。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提高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能力,也是终生学习养成教育的需要。深度拓展提出问题:①酶的化学本质绝大部分是什么?②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下会怎样?③所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应该还有哪些?①集体回答:蛋白质②单个回答:其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发生不可逆变性失活③单个回答:重金属盐、紫外线等可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培养学生自己深入认识本质的能力,认清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归纳总结归纳总结:酶发挥作用需温和的条件。提出问题:如何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和ph?最后图片展示两个曲线图。特别强调:高温与低温下酶活性低的原理不同。需定量测定,课后可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明白不同的酶有差异性,并理解低温保存酶制剂的原因。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鼓励学习仍有余力的同学课后探索。教学设计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还有哪些?教师指出还有激活剂、抑制剂等。可以引起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和化学因素,还有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视野,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梳理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本课主要知识。 提出问题:酶的特性各有何意义?教师引导,用假设法,如:若酶没有高效性、专一性,生物体会怎样?酶需要温和的条件是什么的要求?单个回答:三个酶的特性。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同学们先进行思考,然后自然会理解酶特性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将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的能力,学以致用。酶与生活多媒体展示四张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东西加酶各是利用了酶的什么特性。让学生明白酶与人类生活的重要联系。让学生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酶。利用图片的直观性使学生明白科技革命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激情。评价练习配以3道精选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单个回答:达到教学评价的作用,并及时巩固所学。如:1.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以后将变成多肽b.胃蛋白酶进出小肠后将最终变成氨基酸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2.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如下表中的方法步骤。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序号项目试管1试管21新鲜唾液1ml1ml2可溶性淀粉2 ml2 ml337 ℃水浴5 min5 min41m 盐酸1 ml/51m naoh/1 ml6结 果2滴2滴7碘 液均不变蓝九.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本人始终认为教会学生怎么学比学的知识本身更重要,所以旨在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载体,从课堂上的实验设计到交流讨论,再到实验操作、发现探索,为学生搭设一个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平台”。1.本课创新点分析 本课的创新点是处处体现着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实验改为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实施探究实验、体会实验程序中蕴涵的实验设计思想,然后再操作实施,避免了盲目性。而且教师在学生实施探究实验的间隙,迅速完成后续实验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后续实验的设计。这样处理后,统筹利用了时间。而且合理变教材为学材,改淀粉酶为唾液淀粉酶,学生更熟悉,现象也更明显。还有一创新点就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的材料既具体又蕴涵选择性,可操作性强。整个教学设计特别注重贯彻落实《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可操作性。 2.本课的缺陷与不足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但教学时间不容易控制,完成教学计划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预计时间要长许多,实验设计的思想体现得还远不够充分,所以并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每个小组和每位同学,对于一些没有关注到的组,必然效果要大打折扣,这些只能在以后的课程中注意调试,尽可能面向所有学生。

酶的特性 篇2

  第2节

  一、说教学设计

  (一)   说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能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应用。 2、能力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网络探究,让学生体验酶发现的艰辛,让学生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说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说课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后面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1)教材的编排特点:本章节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新教材将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实验编排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而在影响酶活性的探究性课题中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再次,本章节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2)教学重点: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影响;(3)教学难点:对照性实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原则。(三)说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通过上一节课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学习,对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策略1、 教学设计思路(本内容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1) 网络查找  感性认识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贴近生活  激趣导入:课前让同学们找寻生活中与酶有关的产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派代表将所找到的物品展示及介绍)3)设计实验  探索问题(1)如何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给予以下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实验设计可溶性淀粉、过氧化氢、naoh (5%)、hcl (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过氧化氢酶(新鲜鸡肝)、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试管、烧杯、酒精灯等。(2)教师重点介绍对照性实验设计中三个主要原则:ⅰ等量原则ⅱ对照性原则ⅲ单因子变量原则举例分析:

  结果现象

  4

  2

  1

  /

  2滴

  2ml

  试管

  2滴

  fecl3溶液

  3

  /

  肝脏研磨液

  2

  2ml

  h2o2溶液

  1

  项目

  序号

  等量原则

  2ml

  2ml

  注入斐林试剂

  4

  2

  1

  无

  砖红

  结果现象

  5

  2ml

  2ml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3

  2ml

  /

  注入蔗糖溶液

  2

  /

  2ml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1

  试管

  项     目

  序号

  对照性原则

  1滴

  1滴

  1滴

  碘液

  3

  2

  1

  结果现象

  1ml

  1ml

  1ml

  淀粉酶溶液

  冰块

  沸水

  热水

  温度

  2ml

  2ml

  2ml

  淀粉溶液

  试管

  项目

  单因子变量原则(3)老师巡视学生实验设计情况,并发现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a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1

  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2

  ph

  naoh 1ml

  hcl 1ml

  3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4

  温度

  60℃

  60℃

  5

  斐林试剂

  2ml

  2ml

  6

  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设计是否科学?引导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以上设计缺少对照组。b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1

  可溶性淀粉溶液

  1ml

  2ml

  1ml

  2

  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

  温度

  60℃

  沸水

  冰水

  4

  碘液

  1-2滴

  1-2滴

  1-2滴

  5

  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设计是否有错误?引导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以上设计有两点错误,一是加入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没有遵循等量原则,二是试剂加入的顺序错误2、3步应互换,导致出现多个变量。c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1

  α-淀粉酶

  1ml

  1ml

  1ml

  2

  ph

  蒸馏水1ml

  naoh 1ml

  hcl 1ml

  3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4

  温度

  冰水

  沸水

  60℃

  5

  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6

  温度条件

  煮沸1分钟

  煮沸1分钟

  煮沸1分钟

  7

  实验条件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设计是否有错误?引导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以上设计有ph值和温度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4 )教师指导,调整设计除了注意实验设计三原则外,还要注意实验的顺序,如果有时间,实验组可等梯度多做几组,得出的结果更准确。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4

  5

  6

  7

  8

  9

  1

  淀粉溶液(ml)

  1

  1

  1

  1

  1

  1

  1

  1

  1

  2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3

  α-淀粉酶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4

  碘液(滴)

  1

  1

  1

  1

  1

  1

  1

  1

  1

  5

  实验现象

  6

  调节温度

  上升

  下降

  7

  实验现象

  (建议:也可使用唾液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做此实验)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4

  5

  1

  α-淀粉酶

  1ml

  1ml

  1ml

  1ml

  1ml

  2

  ph值

  5

  6

  7

  8

  9

  3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2ml

  4

  60℃水中(min)

  5

  5

  5

  5

  5

  5

  斐林试剂(ml)

  2

  2

  2

  2

  2

  6

  温度条件和保持时间

  沸水

  1min

  沸水

  1min

  沸水

  1min

  沸水

  1min

  沸水

  1min

  7

  实验现象      (建议:也可使用唾液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做此实验,但要注意它们的最适温度)

  5)动手实验 检验结果

  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自动手实验,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具体思维”的飞跃。

  以下是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例1:有一组同学在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第一步先放了淀粉酶,在调节了温度后才放淀粉,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期的不一样。例2:有一组同学在做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验,发现结果不同。

  老师针对实验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6)交流成果,总结提高

  学生交流成果,体验探究成功与失败;学生评价各组研究成果;回忆酶的各知识点;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

  2、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cai课件、网络、实验室4、教学流程交流结果  总结提高    5、

  教师

  多种媒体技术网络查找  感性认识贴近生活  激趣导入设计实验  探索问题教师指导  调整设计动手实验  检验结果学 生学 生板书设计       二、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1、酶的特性   (2)酶具有专一性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ph值影响酶的活性   

  (1)单因子变量原则

  2、对照性实验设计三原则  (2)等量原则(3)对照性原则(五)、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重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值的影响。所以我在处理这一内容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调查、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探讨等探究过程获得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二、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动手实验时,学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些是我在课前没能预见到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知识深度与知识面不足,特别是生物知识与各学科间联系的知识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酶的特性 篇3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进行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情感目标: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难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3.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试管,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实验小问题、知识应用题及教学流程的演示文稿(ppt)。4.  教学流程4.1  建构:酶具高效性[教师活动]提问:通过fe3+、h2o2酶催化h2o2分解速率比较的实验探究,同学们已经建构出酶具有什么特性?[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4.2  探究活动1:酶具专一性。[教师活动]提问:假如将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作如下更改,实验结果又将如何呢?①更换酶──将猪肝研磨液换成淀粉酶。②更换底物──将h2o2换成淀粉液。并请1、2两大组的同学实验探究①,3、4两大组的同学实验探究②。[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教师活动]观察学生实验,若学生有关实验操作不规范,如量取液体的方法不规范等,则予以纠正。同时启发:加底物的量为多少?加淀粉酶或猪肝研磨液的量为多少?如何检测淀粉是否分解?……用以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待学生实验结束后,提问:探究的结果如何?[学生活动]1、2组“换成淀粉酶后不产生气泡”,3、4组“换成淀粉后变蓝色”。[教师活动]提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活动]不同的酶不能催化同一底物反应,同一种酶不能催化不同底物反应。[教师活动]总结: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教师活动]提问:有关酶的催化作用,除刚刚探究的受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的影响外,同学们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呢?并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学生活动]相互讨论,罗列问题,并推代表交流问题。如:“会不会受温度的影响”?“会不会受ph的影响”?“会不会受底物浓度的影响”?“会不会受酶浓度的影响” ?……[教师活动]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择“酶的催化作用会不会受ph和温度的影响”两大问题作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4.3  探究活动2: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师活动]提问:“酶的催化作用会不会受ph的影响”的假设是什么?[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受ph的影响。[教师活动]提出要求: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协作,设计以h2o2为底物的验证实验方案,待方案完成后,请自告奋勇投影展示,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说明。[学生活动]协作设计验证实验方案。[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并通过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将要控制哪几种ph”?“应选择几支试管”?并即时交待“为了使酶处于过酸、过碱的环境下,建议hcl、naoh的使用量为1ml”。“一支试管加hcl,一支试管加naoh,那么还有一支试管如何处理,才能既为中性,又符合对照实验的等量原则”?“能否在没有控制ph之前将猪肝研磨液滴入h2o2中” ?……待学生设计基本完成后,让一学生主动上前将设计方案投影展示并加以说明。[学生活动]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作必要的说明。[教师活动]待学生展示、说明完毕后,提问全班学生对该同学的方案有无修正意见,若有,则请加入说明。若学生设计程序中出现“未调h2o2的ph就加入猪肝研磨液”,且没有学生能予以修正,教师则启发学生思考“在调ph之前,会不会发生反应”?从而纠正为先调h2o2的ph再滴加猪肝研磨液。通过全体师生共同点评,从中完善出如下的设计方案。取三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h2o22ml2ml2ml分别加入1ml(摇匀)蒸馏水hclnaoh分别加入猪肝研磨液2滴2滴2滴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教师活动]巡回观察学生实验,并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如:分别量取2mlh2o2注入1、2、3三支试管,再量取1mlh2o注入1号试管摇匀,再量取1mlhcl注入2号试管摇匀,将量筒洗净,再量取1mlnaoh注入3号试管摇匀,最后向三支试管各滴入2滴猪肝研磨液摇匀,观察实验现象。待学生实验结束后,提问:实验探究的结果如何?[学生活动]1号试管产生大量气泡,2号试管无气泡产生, 3号试管无气泡产生。[教师活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受ph的影响。4.4  探究活动3:ph由过酸、过碱恢复到中性,酶的活性是否恢复?[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处于过酸、过碱环境中的酶,在恢复到中性时,酶的活性是否能恢复呢?[学生活动]讨论回答:过酸或过碱环境下的酶恢复到中性,酶的活性能够恢复。[教师活动]提问:验证实验方案如何?[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学生回答的方案可能有如下两种:① 将1试管与3试管混合。②往2试管中加1mlnaoh,往3号试管中加1mlhcl。[教师活动]通过“这两种方案是否都可行呢?” 的提问,引起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若学生能达成共识最好,若学生争执不休,教师则用如下问题加以启发:①方案如能恢复,能否说明是过酸下恢复,还是过碱下恢复,还是两者都恢复?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得出最佳方案。[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教师活动]提问:结果如何?[学生活动]没有气泡产生。[教师活动]由此探究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处于过酸或过碱环境下的酶恢复到中性,酶的活性不能恢复。[教师活动]出示 ph对酶影响的主体知识体系: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且不能恢复。4.5  探究活动4: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师活动]出示“酶的催化作用会不会受温度的影响”的探究问题,并提问:假设是什么?[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教师活动]请学生参照ph探究方案设计格式,以小组为单位,协作设计以60℃为最佳温度的验证实验方案,完毕后,请学生主动上前投影展示并加以说明。[学生活动]协作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活动]巡视并通过如下问题进行引导:“能不能用h2o2作为底物”?“将控制几种温度”?“其中一组温度控制为60℃,其他两组温度应控制为多少℃” ?“是在控制温度前将酶与底物混合,还是在控制温度后将酶与底物混合”?“为确保酶与底物混合后所控制的温度不发生变化,应如何控制温度”?“由此,应取的试管数和编号方法”?“混合以后要不要保温”?“用什么检测反应有没有进行” ?……待学生设计完成后,让一学生主动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作说明。[学生活动]边投影展示设计方案边进行说明。[教师活动]待学生展示、说明完毕后,提问全班学生对该同学的方案有无修正意见,若有,则请加入说明。若学生设计程序中出现“未控制温度就将淀粉酶加入淀粉液中”和“没有分别控制淀粉酶、淀粉液的温度”,而其他学生又没有对此指出与修正,则启发学生思考“控制温度前就混合,会不会在控制温度前就已经发生反应”?“温度不同的酶与底物混合后,温度还能维持在所控制的温度吗” ?从而纠正为先分别对酶与底物控制温度再混合。通过点评,完善出如下设计方案。取六支试管编号11’22’33’分别加入1ml淀粉淀粉酶淀粉淀粉酶淀粉淀粉酶分别保温5min0℃60℃100℃将两试管混合摇匀1’加入1中2’加入2中3’加入3中分别保温5min0℃60℃100℃取出冷却滴加碘液1滴1滴1滴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至第一次保温。[教师活动] 巡回观察学生实验,并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如:先分别量取1ml的淀粉液加入1、2、3号试管,洗净量筒,再分别量取1ml的淀粉酶溶液加入1’、2’、3’试管中。待开始第一次保温后,出示知识应用之1、2题,让学生对前面已建构知识进行应用。[学生活动]独立解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练习。待保温达5min时,提请进行下一步实验。[学生活动] 将1’加入1中,2’加入2中,3’加入3中,并进行第二次保温。[教师活动] 待开始第二次保温后,出示知识应用之3题,让学生对前面已建构知识进行应用。[学生活动]独立解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练习。待保温达5min时,提请进行下一步实验。[学生活动]取出试管,冷却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教师活动]提问:结果如何?[学生活动]1号试管变蓝色,2号试管不变蓝色, 3号试管变蓝色。[教师活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4.6  探究活动5:低温、高温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教师活动]针对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同学们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呢?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学生活动]讨论并罗列问题。如,“将处于低温、高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控制其他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与0℃、100℃有无区别”?……[教师活动]从学生的许多问题中选择 “将处于低温、高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问“对于这个问题的假设是什么”?[学生活动]将处于低温、高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不能够恢复。[教师活动]提请学生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将处于0℃、100℃环境下的试管在60℃下保温5min。”同时进行实验。[教师活动]利用保温这段时间,出示知识应用之4。[学生活动]独立解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练习。待保温达5min时,终止练习,并提问“结果如何?”。[学生活动]1号试管蓝色褪去, 3号试管蓝色不变。[教师活动]由此探究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将处于低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催化活性会恢复,将处于高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不能恢复。[教师活动]出示温度对酶影响的主体知识体系: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过高温度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且不能恢复。低温会使酶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但不会失活,温度恢复,酶的催化活性会恢复。即酶特性的第三点“酶作用条件较温和”。[教师活动]出示知识应用5。[学生活动]独立练习。[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练习。5.  板书设计(1)、酶具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         (2)、酶具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作用条件较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4)、酶活性受温度、ph影响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