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罗斯福新政(通用14篇)

罗斯福新政(通用14篇)


罗斯福新政(通用14篇)

罗斯福新政 篇1

  【课程标准】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罗斯福及“新政”的相关史料;对罗斯福及“新政”进行评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明白它虽然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新政”革命对促进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对稳定美国资本主义秩序、避免美国直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以及后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突破】

  重点:实干家罗斯福 、“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上节内容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及影响)

  情景置换

  我来竞选美国总统。

  (面对经济危机笼罩下的美国,说说你的竞选纲领。)

  胡佛:最好的经济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罗斯福: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我们来投票。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一、 实干家罗斯福 (“狮子”和“狐狸”)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年)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xx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二、施行新政 (1933-1939年)         

  1.定义:new deal, 罗斯福在1933年上台以后,为挽救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等领域进行的一些列调整与改革措施。

  2.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5年初,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第二阶段:1935年~1939年,着重改革

  实施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

  3.新政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整顿金融  整顿银行、改革银行体系 恢复银行信用

  恢复工业生产(核心)

  调节农业生产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生产

  压缩产量,政府补偿  稳定农产品价格

  举办救济公共工程  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物价

  保护劳工权利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拓展思维1

  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让农民减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最广泛的批评。请问:你是批评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呢,还是赞同?为什么?

  先阅读材料: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提示:可从经济学的商品供求状况与价格的关系上看。

  从解决就业角度上看。

  拓展思维2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的经济顾问你会赞同发放救济款的方式还是政府大模兴建工程的方式?你要如何说服罗斯福采纳你的意见?

  大规模兴建公程能达到的效果有: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保护了哪些有自尊心的美国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以上效果是单纯发放救济款所达不到的。

  学习思考

  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例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工人工资等。因此有人认为,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罗斯福新政实质

  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这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但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它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新政“新”在哪里?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特点)

  三、渡过难关——罗斯福新政的结果

  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积极作用

  (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3)在很多方面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如救济和社会保 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思考:危机中的美国为什么能避免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实行罗斯福新政呢 ?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①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②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③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局限性: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

  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

  综合探究

  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彻底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思考:这两次改革有什么相似之处?给了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提示:这段话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高度评价了这两位政治家。他们面对危机,为各自为政的国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罗斯福在大危机使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邓小平在极“左”思潮带来动乱,把中国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的情况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启示:(1)任何国家要向前发展,必须依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面对社会危机,应当指定出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

  (4)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社会文明演进的根本推动力。

  课后探究

  人们对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颇为熟悉,但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如对国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等,其实施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然而它们却鲜为人知。运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调查这些措施对今天的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灾害不仅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越来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如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罗斯福新政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借鉴和启示?据此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罗斯福新政 篇2

  第六单元

  第一课: 罗斯福新政

  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

  (2)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劫难逃。

  (3)这场经济大危机不仅范围广泛,持续时间也特别长。

  (4)这场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

  (5)在经济大危机初期,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结果,在胡佛任内,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2)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3)“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3.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 罗斯福新政吲起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迹,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3)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4)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5)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第二单元: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表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3)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到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4)1993年克林顿人主白宫后从1991年3月到  12月,美国经济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持续1 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5)然而从xx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表现

  (1)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

  a.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

  b.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c.出于美苏冷战的需要,美国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

  (2)表现: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罗斯福新政 篇3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基础梳理】   

  经济危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具有一定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1933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2)重要原因:_______与_______的矛盾更加突出。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会财富被极少数_______占有,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3)直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们盲目乐观,________________,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_________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这一天被称为“______________”。

  3、表现:股市崩溃,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下降,___________,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4、特点:(1)_________:从________开始爆发,迅速波及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2)__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

  (3)_________: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500亿美元。

  5、影响:

  (1)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___________,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他们提高______;实行货币_______,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了资本主义严重的__________: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对______________产生了怀疑,_______________摇摇欲坠。

  (3)____________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_______________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3)______年,民主党人__________________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____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重建人们对______的信心。

  (2)调整____________:国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法案,力图消除生产过剩,恢复工业。(“蓝鹰”标志)

  (3)调整____________: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_________和_________,并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行_________和__________:政府通过了___________,还举办了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_________的阴影中走了出来,___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_______________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2)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_________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____________政策再也不能适应___________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______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______与______的矛盾,缓和___________。

  (3)新政策的调整被一些主要______________所继承和借鉴,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_________和______,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___________时代,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

  (4)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_____________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___________。

  (5)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只是对_____________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罗斯福新政一推出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请思考:你认为材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经济危机的冲击使__________的经济理论,受到人们的质疑;(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而开展的实践活动。

  2、主张:政府必须放弃________________,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

  (1)二战后,取代了过去___________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订__________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

  (2)但它不能够消除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经济陷入_______状态,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它学派所取代。

  【知识升华】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留下了什么教训?

  提示:(1)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3)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预习反馈】

  【巩固练习】

  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标准、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

  2、“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a.实行计划经济  b.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c.发展知识经济  d.国家干预经济

  3、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4、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涉及社会保障问题。目的是 ①缓和社会矛盾 ②稳定社会秩序 ③促进经济恢复 ④恢复金融信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5、罗斯福新政被成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6、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新应用。”“旧民主秩序新应用”的实质是:(    )

  a.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7、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当今的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跨国企业重新获得了发展的生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8、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9、(山东文综)(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罗斯福新政 篇4

  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通史概要: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的繁荣之下掩盖着深重的危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社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很快席卷各行业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并导致了政治危机。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职后推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农业、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新政使美国经济渡过了难关,也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的深远意义在于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战后历任政府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开创了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模式。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80年代里根上台后采取了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和连续增长。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消灭了财政赤字,加上信息技术的推动,美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战后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推行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并获得成功,英国经济模式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成为西方国家中惟一实行有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联邦德国建立起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其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在5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重建与迅速起飞。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掌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第二,美国总统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危机措施收效甚微,最终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杯水车薪”两目是教学重点。

  一、具体讲述本节内容之前,首先采用师生谈话法,通过双边互动,简要回顾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指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凶险。由此导入新课。

  二、第一目“世界经济大危机”主要讲述五个的问题,即是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表现、特点和影响。教学中要求从根本、直接、具体等几方面分析危机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从教科书中提炼危机表现的知识要点,并从这一过程中分析、归纳危机的特点:①来势特别猛。②范围特别广。③持续时间特别长。④破坏性特别大。⑤影响特别深远。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三方面分析危机的影响,加深理解。要向学生交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是绝对过剩,只是相对于社会购买力来说是过剩了。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使学生加深资本主义制度腐朽性的认识。

  三、第二目“杯水车薪”,具体讲述美国总统胡佛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一是胡佛政府上台对危机即将到来没有清醒的认识,作出错误的判断。二是政府在危机岁月前后期作出的反危机措施,由于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不知变通,结果收效甚微,使美国掉入了“沟底”,他本人也名声扫地,最终被人民抛弃。本目中胡佛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掌握其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具体内容不要求死记硬背。对于什么叫“自由放任政策”,要求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对比分析,进行理解。

  四、第三目“病入膏肓的经济”,具体讲述大危机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影响。一是经济方面,美国面临金融、工业、农业各行业的全面危机。教学中,要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二是政治方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稳;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五、通过对本节的讲授与总结,得出推论: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已行不通,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应运而生,从而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罗斯福新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依据: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危机而且对后来影响深远?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依据: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起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五、说学法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电影片段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1、播放2分钟的《大国崛起》片段(反映大危机对美国的破坏)

  2、(幻灯打出)设疑:1929—1933年的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学生通过录像片段,归纳出危机是全面的: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矛盾、失业问题等)影像设疑、温故知新:

  本环节采用直观录像、复习旧课的方法导入,不仅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明确新政的时代背景,从而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铺垫。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课件出示:

  1、设疑:

  经济危机期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2、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罗斯福,从中发现他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改革创新。

  (2)罗斯福击败胡佛就任第32任总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创设情境,感受历史

  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各抒己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理论和政策已经过时。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设计问题,探究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学习罗斯福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毅力。

  1、探究活动

  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成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四个方面说一说。(提示:出谋划策前首先要了解此领域的状况和问题,再提出有效性的方案和措施,并说明你提出这些方案的目的和原因?)

  2、学生讨论后,教师课件展示表格,要求学生逐条分析其作用。在分析各条措施时,教师要补充一些典型事例,使措施具体化,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叙述。

  打出示范空白图表:(幻灯打出)

  领域措施作用

  金融

  工业

  农业

  福利

  以诱达思、讲授新课

  学生结合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方面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推导出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中的作用。

  本环节的设计可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学习能力,学习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探究问题一: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学生思考回答)思考探究,落实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诱导学生思考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得出结论。

  探究问题二:

  1、介绍当时的人们看待新政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呢?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指导阅读材料)深入分析,突破难点:

  本内容是本节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原始材料进行主动探究,自觉得出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又引用罗斯福的内心独白,较有说服力。

  新政影响设疑:

  新政的实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①新政的实质②直接影响。

  ③间接影响④深远影响引导分析掌握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总结,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究问题三:

  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课堂延伸学以致用

  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关心社会,学以致用的意识。

  小结

  归纳利用板书串讲本节课的知识点,再次明确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作用。(打出板书)承上启下,埋下伏笔:

  串讲式的小结能够把本课内容浓缩,再现学习思路和重难点。

  反馈

  练习精选例题反馈练习,掌握方法。

  课后

  探究课后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更多有关罗斯福的资料,对罗斯福进一步了解和评价?你认为他有哪些品质对自己最有启发?课外延伸,启发思考

罗斯福新政 篇6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

  罗斯福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和复兴;第二个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罗斯福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新政的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项。

  (1)整顿金融业。

  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避免了更多银行的破产;颁布银行法,禁止银行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以防止再度出现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灾难性挤兑现象;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

  (2)恢复和稳定农业。

  1933年出台第一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对自愿减少耕种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的办法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1938年出台第二农业调整法,规定农业经营者有粮食剩余时,政府贷款帮助他们储存余粮;在粮食短缺时,农业经营者出售储存的粮食归还贷款。通过这些办法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入。

  (3)复兴工业。(核心内容)

  1933年美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止实施反托拉斯法,鼓励企业在复兴过程中进行更大的合作,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废除童工、承认工会、提高工资,以实现工业的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4)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1934年,把单纯的救济改为“以工代赈”,从而给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需求。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退休收入,向老年穷人提供财政帮助。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了解)

  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

  (1)国内影响: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②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③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2)国际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支撑和指导,在此背景下,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

  3.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

  (1)凯恩斯理论的内容: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注意:★三大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比例将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随投资总量的增加,资本家对使用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将会下降。

  流动偏好:人们出于现期交易、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蒙受损失及想获利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三大“心理规律”之上的。在个别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导致经济的波动,但凯恩斯用心理原因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心理因素绝不是根本原因。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4.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和作用。(理解)

  (1)“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西方没有宏观经济学,该书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直到目前为止,该书仍然是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之一,凯恩斯仍然是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者之一。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遇到了怀疑,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2)“凯恩斯革命”的作用(辩证看待)

  ①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②其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③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5.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了解)

  (1)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2)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3)认为私有制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4)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6.三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理解)

  (1)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主要模式的特点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2)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主要模式的成因

  总的来说,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本国国家制度、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①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等因素的影响。里根总统上台后,为了解决“滞胀”问题,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此背景下,美国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

  ②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③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7.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理解)

  (1)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相对而言,情况如下: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作用 政府干预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模式 最大 最低 较低

  德国模式 中等 中等 较高

  日本模式 最小 最高 较低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面,但易于形成商官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2)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

  这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各具特点,它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

  ①它们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②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③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罗斯福新政 篇7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罗斯福生平,当选总统过程,思考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台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胡佛反危机失败

  1. 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

  3.农产品价格猛跌

  4.失业人数激增

  5.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二)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

  2、复兴工业

  3、调整农业

  4、社会救济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 恢复银行信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及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稳定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 提高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社会福利 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三、新政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史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在美国,从来没有哪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四、新政影响

  1、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2、避免美国在危机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始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课小结: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练习:(见课件)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陈桂强

  本节课内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学理念把握适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十分明显。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到罗斯福成功原因的探讨,都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或独立或互助完成的。

  2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处理比较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课本上剖析得极为详尽,如果在课堂上由老师或者学生念出来会比较枯燥,而且学生未必能深刻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一道发散思考题: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经济危机?在学生讨论时,我要求他们结合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来思考。这样,他们不仅学习了新政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罗斯福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既复习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又为后面的评价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

  3、历史课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罗斯福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无疑是个很好的榜样,他对资本主义传统经济理论进行批判并大胆摈弃,需要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习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罗斯福生平的简介,学生能学到罗斯福身上的某些优秀品格。

  有待完善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过于简单。

  2、对“新课标”理解尚浅,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

罗斯福新政 篇8

  第八课 1929~1933年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1929——l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源地、特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措施及作用。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源地、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评介其作用是对消除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及措施。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在资本主义世界,由于本身固有的基本矛盾,导致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由此导入  新课。

  讲授新课

  1924——1929年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时期,甚而出现“繁荣”

  (过渡讲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美国资产阶级宣扬当时为“黄金时代”,说什么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似乎前程一片光明。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通过提问弄清)

  这场危机的爆发地(板书)(提出问题。危机为什么首先在美国爆发?)

  (重点释疑)为什么呢?因为一战期间,美国获得将近400亿美元的利润。世界上的黄金差不多有一半集中在美国。随着美国的生产发展、经济繁荣,股票价格直线上升,上涨了三、四倍。但是,生产的发展,产品的增多,广大人民却越来越贫困、购买力下降、产品积压,最终爆发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过程)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一股抛售股票的狂潮。卖主们声嘶力竭地叫喊,买主却一个也没有。股价惨跌,许多百万富翁看着手里的财产顷刻就要化为乌有,真的要发疯了。震惊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学生阅读找出要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呢?

  2.经济危机的特点(板书)

  (学生阅读然后答出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投影:材料解析。出示材料并启发。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货币金融等各部门的危机。

  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

  材料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l/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过渡)经济危机带来了种种灾难,垄断资产阶级把它们都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

  3.经济危机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板书)

  出示投影

  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

  “胡佛村”及其“村”民

  《纽约儿童捡煤渣充燃料》

  (学生聚精会神看投影,听讲解,思维十分活跃。)

  一方面,工厂倒闭,大约有1700万工人失业,3000万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另一方面,垄断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和利润,却大量销毁商品,破坏生产力。成袋咖啡倒入大海,牛奶倾入河中,小麦放在锅炉里烧掉,农作物被焚烧。

  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台,就实施了“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板书)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6页“罗斯福”形象图及注释。

  (学生看图并阅读罗斯福有关的介绍。学生阅读并勾划重点。)

  目的、措施、效果(板书)

  (精讲)

  1.新政目的(板书)

  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它具体体现在新政措施中。

  2.措施(板书)

  (1)整顿银行(略)

  (2)农业方面(略)

  (3)对工业的调整,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

  (4)新建公共工程(略)

  3.效果(板书)

  (提问)新政取得了什么成效?

  (回答,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学生回答后再深入讲解。

  (三)总结、扩展

  新政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由于新政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消费力,刺激了工业活力,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生产回升,摆脱了危机,使人民生活有了改善,社会趋于安定。更主要的是,罗斯福新政在美国保存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并使之在二战中成为反法西斯国家之一,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德国、日本与美国正好相反,为重新瓜分世界展开了激烈斗争,战争策源地在亚洲、欧洲形成了。

  板书设计 

  第8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1926—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爆发——美国

  2.特点—— (l)波及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性特别大

  3.经济危机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

  二、罗斯福新政

  1.目的——国家对经济干预、指导,以消除危机。

  2.措施—— (l)整顿银行

  (2)农业方面

  (3)对工业的调整(中心)

  (4)新建公共工程

  3.效果—— (1)经济恢复

  (2)统治稳定

罗斯福新政 篇9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特色教案

  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把美国人民推入深渊。胡佛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美国人把流浪者的窝棚称作“胡佛小屋”,把这些小屋聚集的区 域称作“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运送移民或流浪者的骡拉破汽车叫“胡佛汽车”,翻过来的空口袋叫“胡佛旗”,用来充饥的长耳野兔叫“胡佛猪”。

  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知识结构:

  ◎临危受命【罗斯福当选为第32任美国总统及战胜对手胡佛的原因】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1932年,他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胡佛展开了下一届总统竞选。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使对手黯然失色,最后以绝对优势当选。【还有他传奇的经历和坚强的性格】

  1933年3月,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

  ◎实施“新政”【要求记识全文】   要求学归纳内容

  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①,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②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在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历史纵横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多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①在金本位制下,金币可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自由输入输出。

  ②即美国的中央银行。

  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学思之窗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思 考

  ◎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摆脱危机困境【影响】

  【直接影响:渡过了大危机】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间接影响】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措施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历史纵横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走的是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希特勒走上扩张备战的道路,妄图用战争摆脱面临的困境,建立起一种军事型经济。这为即将发生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打下了经济和军事基础。

  【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学习延伸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多年以来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的学者指出,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另一些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只是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应过分赞扬。

  有兴趣的同学们可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就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罗斯福新政 篇10

  第8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和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等行径,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3.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教法建议1.本课内容较多,教师可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如小黑板、幻灯机等),以增强直观效果。2.本课内容较难,理论概念问题较多,故事情节较少,缺少趣味性。教师讲述时要尽量掌握好分寸,可多采用问答方式,以激发和推动学生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3.可布置课外作业 ,对罗斯福进行评述。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一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相互间的关系,发展国内经济,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导入  新课。【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危机爆发(板书)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这是本课、本目的难点。教师可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小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教师还可简略介绍抛售股票的情景,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1929年10月24日上午,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涌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天抛售额创股票交易所纪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教师可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第40页《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门前的人群》形象图,以增强感性认识。2.危机的特点(板书)课本中编者已用图表的形式,对这次危机的特点加以归纳和表述,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观看阅读。教师还可把图表的要点绘制在辅助小黑板上(或用幻灯机放映在屏幕上),可增强直观效果。危机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教师在讲述时,可适当增加一点内容,用对比的方法,以突出这次危机的特点。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3.危机的影响(板书)讲完经济危机特点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1页的第3、4两段及《寻找工作的长龙》插图,使学生认识到失业的严重性和就业的困难。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1929年3月,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时曾吹嘘“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但到头来美国广大劳动人民都由于付不起房租,而只好住在用破烂铁皮木板搭起的临时住房里。人们把这种贫民住房区称为“胡佛村”(教师可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1页小字及插图《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有人把胡佛讥讽为“饥饿总统”。(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商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课文中的思考题:“想一想:看到资本家的这些做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二、罗斯福新政(板书)1.罗斯福当选总统(板书)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1921年,罗斯福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双腿残废。1928年当选为纽约州州长。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现任总统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其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个人尊敬和学习。教师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话”,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让学生看罗斯福在电台演说的插图。2.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1)“新政”的提出和实施(板书)“新政”一词是1932年罗斯福在接受总统提名的演说中第一次使用的。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即开始实施新政。至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为止,这期间,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一系统改革法令。人们把这一时期也称为“新政时期”。(2)新政的目的(板书)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3)新政的特点(板书)新政的特点可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领域中无政府状态;另一方面是国家进行干预,但并不实行国有化,仍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特点,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3.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这是本目重点,它内容繁多,教材中篇幅量大,讲述时教师可把它分成四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调整工业生产和举办公共工程。(1)整顿金融(板书)金融是经济命脉,美国这次经济危机就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而波及其他领域的。罗斯福就职前,美国银行已倒闭一半以上,信用宣告破产。罗斯福就任总统第二天就宣布银行暂时停业,进行整顿。政府提供补助和贷款,帮一些大银行恢复营业。实行债务延期、存款保险等措施,恢复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2)调整农业(板书)鼓励农民缩减农牧生产规模,销毁大量农牧产品,以保持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予以补助。(3)调整工业(板书)新政的中心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教师首先要讲调整工业的政策和措施。1933年6月,政府促使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并成立了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根据法令,对各工业企业制订经营规范,确定各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销售定额等。对遵守规章的,给其挂“蓝鹰”标志,给予奖励,否则就是叛卖行为,会受到惩罚。这里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其次,教师还需讲解关于缓和社会矛盾的内容。对劳资关系和失业救济问题也做了有关规定。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工人利益。后来,还颁布法律保证,并对失业工人进行救济。(4)举办公共工程(板书)举办公共工程也是新政中一项重要措施,它目的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失业的压力,以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还可提高社会购买力,以刺激消费和生产。兴建水利、造林、筑路等工程,解决了不少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小字内容和《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形象图,以增进学生对这一工程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理解。4.新政的效果(板书)分析归纳新政的效果时,可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进行。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教师还应强调指出,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教师还可指出,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建立起法西斯政权,进行扩军备战,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导入  下一课内容。【作业 练习】见课后练习题。对材料解析题,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后活动。活动类型可以参照课后的活动建议,也可以改造使用或另做其他类型的活动。  

罗斯福新政 篇11

  6.2 罗斯福新政 教案

  导入:

  在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国父”华盛顿先例的总统是谁? 

  学生回答:富兰克林 罗斯福

  (一)实干家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出生于纽约一个叫海德公园的小镇上的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历史、法律。19xx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19xx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39岁时,患脊髓灰白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痊愈后,他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1928年,当选纽约州州长。当经济危机袭来时,身为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在纽约州实行社会救济,并且采用政府举办公共工程的办法来增加就业,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赢得人民的支持。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他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他又说。“我为你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举办新政”。1933年3月4日,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上任第二天,就开始推行“新政”,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启用“智囊团”和他一道探索并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新政”试验——即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在一百天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活动,同时利用著名的“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亲切、轻松、及时地把大政方针告诉人民,争取人民的支持。罗斯福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面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总统;又因在新政中表现出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誉为“狮子”和“狐狸”。

  强调:1932年以“新政”为口号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1933年3月4日,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

  【阅读与思考】:p97这段演说词展现了罗斯福总统怎样的人格风采?

  答案提示:展现了罗斯福总统敢于直面困难(大危机),坦率、果敢,信念坚定、无所畏惧,勇于战胜自我的优秀领导人的人格风采。

  【思考题】:p7罗斯福的“试验”是指什么?

  要点提示:是指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施行新政

  1、新政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稳定人心,摆脱危机,大量的立法出自“百日新政”期间;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在取得初步效果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改革意义的一系列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措施:

  作用:

  (2)恢复工农业生产:

  农业: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a、内容: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鼓励农民压缩产量,限制农业生产。

  b、作用:

  工业:1933年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a、内容: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长工时和最低工资.

  b、目的、作用:该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减少盲目生产,达到恢复工业生产的目的。并使国家干预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以避免盲目竞争,缓和阶级矛盾。1935年,工业复兴法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而取消。

  知识链接:蓝鹰运动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即以工代赈)

  政府进行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

  授权总统雇用青年人从事造林、防洪和其他市政工程建设,例如: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知识链接)

  作用:对缓解失业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

  (4)保护劳工权利

  内容: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到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对妇女儿童、病残者的救济制度逐步形成。

  作用:它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美国早日摆脱危机。

  3、特点

  【思考题】:新政“新”在哪里?

  要点提示: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新”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渡过。)而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加强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

  特点即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进行干预,并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4、作用和影响

  【想一想】:新政对恢复经济的效果究竟有哪些?

  要点提示如下:

  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得到缓和,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通过国家整顿,完善管理银行、信贷和货币的制度,限制了金融资本的某些极端行为,克服了金融危机;刺激了工农业的复兴;联邦政府举办救济事业和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制定与实施联邦劳工立法,允许适当提高劳工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缓和了社会矛盾;国家组织科学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变革,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实质: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推动了生产力的恢复,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2)直接影响:从现实影响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4)深远影响: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罗斯福新政 篇12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应该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把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与意义。应搞清经济危机、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关系。

  【考试大纲】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知识梳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 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是资本主义固有的       和      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③ 重要原因:股市投机过度。

  2.表现:          倒闭,         破产,生产下降,         剧增。

  3.特点:

  ①范围广:经济危机从波及到所有              国家。

  ②时间长: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③破坏性强:后果空前严重,“大危机”、“大萧条”等成为这次经济危机在历史上的专用名称。

  4.影响:

  ①国内政治: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开始对                  产生怀疑,               开始泛滥,资产阶级         制度摇摇欲坠。

  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          、          的办法,它们提高        ,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             ,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加深了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社会动荡:经济大危机下,政府仍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②罗斯福就任总统: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并提出新政。

  2.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前后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1939年后,“新政”渐告结束。具体措施有:

  ①整顿               :主要通过           、            和           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②调整               ;通过《                 》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复兴工业。

  ③调节               :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减少             和             ,以控制市场价格。

  ④实行               和              。通过《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政府举办许多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特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政府担负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4.作用:①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              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              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②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

  义进入了                  的时代。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的爆发促使人们反思,质疑            的经济理论。

  2.内容:凯恩斯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                。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        。

  政府必须放弃                 ,干预        和              ,成为“             ”。

  3.影响:其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            的观念,被称为            ,它的提出也被称为            。二战后,它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思维拓展】

  1.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经济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工业、农业带来了全面的冲击。生产跌回到19xx年水平。

  (2)失业人口大增,1932年全国有约200万人失业,1933年近1700万人。

  (3)社会动荡,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

  (4)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2.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1)实质: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积极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走进高考】

  例1.(08全国卷i,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8226;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解析:a 注意所给时间:1932年。1929年-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解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失去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项是在1935年;c项是在1933年;d项是在1936年。

  例2.(四川,18)“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c.调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解析 本题属考查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属于记忆能力的考查。b、d相与美国不符,c项只是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故选a。

  例3.(天津文综)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解析:此题易错选为c。注意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实行工业复兴法实施的主观目,而非客观影响。

  例4.(08北京卷,37)(36分)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断: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8分)

  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救济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政府对经济采取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措施对于恢复社会生产,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答案要点:

  特点: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

  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

  例5.(08宁夏,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xx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xx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xx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xx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xx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11分)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6分)

  解析:

  本题将罗斯福新政和当前的美国“次贷危机”结合起来,考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效果,涉及经济概念和金融领域的术语,有一定难度。第(1)(2)(3)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来回答即可,第(4)问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材料四的内容,抓住“次级抵押贷款”的概念和特点,从货币政策和房贷政策来着手,尤其要强调出房贷性质的不同这一角度。

  答案要点:

  (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

  (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

  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这主要是指"新政"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没有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d.不能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3.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4. 罗斯福新政印证了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国家来总揽”

  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5. 罗领福新政的根本特点是

  a.一定程度上的国有化措施            b.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

  c.整顿金融和削减农业生产            d.对工业生产加强计划和指导

  6. 罗斯福在新政中解决农业危机的主要办法是                         

  a.限制价格水平,鼓励市场竞争        b.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农业出口

  c.调整生产结构,稳定产品价格        d.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业产量

  7.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b.争取工人支持,恢复工业生产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8. 罗斯福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兴建一系列工程的首要目的是

  a.促进田纳西河流域粮食生产的发展   b.发展田纳西河流域水上运输业

  c.发展田纳西河流域的电力事业       d.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就业

  9.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不包括

  a.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               b.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c.调整农产品结构                 d.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10.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1.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下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12. 罗斯福新政时,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   b.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

  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直接提高了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

  13.(广东单科)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4.(四川文综)“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15.(海南历史)“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第31任总统胡佛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指马里兰银行)会不会倒塌。

  纽约儿歌唱道: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此时的美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2)面对现状,胡佛和罗斯福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什么?

  (3)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为此他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从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存在。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产量的增长率为2.8%。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材料三  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的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有600万;工会执行委员会估计,他们的成员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工作,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以上材料均摘自[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6)根据材料三,概括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问题。上述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7)结合材料二、三的主要内容,概括两则材料间的关系。

  17.(07山东文综)(2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bbdb   cbdda     11--15. ccbad 

  二、非选择题:

  16.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3)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5)特征: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市场购买力低下;工农业生产由繁荣转为衰退;股市崩溃又加剧了工业萧条。

  (6)问题:工业生产衰退;工人失业严重。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政府采取新对策以解决危机;德、日逐渐确立法西斯统治,不断对内镇压,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国际局势危机频繁。

  (7)关系:低消费与高投资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了股市崩溃和工农业衰退,从而导致工人失业率剧增。两则材料间属于因果关系。

  17.

  解析:(1)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

  (2)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

  (3)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

  (4)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参考答案: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罗斯福新政 篇13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学案

  【考纲课标解读】

  1.考纲内容:罗斯福新政

  2.课标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概括梳理】

  1.背景:_____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实质):开创了__________经济的新模式。

  4.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__________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___________的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重点难点突破】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 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 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193 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2.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政策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到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之贬值,刺激出口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美国总统胡佛对其继任者实行的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调节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的目的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6.说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   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  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

  7.右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份

  8.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复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计划性,逐步放弃市场体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为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 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职总统时面对的是什么形势?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当时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2)罗斯福在演说中强调纪律和“实现有效的领导”,表明罗斯福要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推行新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态度,有什么作用。

  10.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国家复兴管理总部      领救济的队伍

  请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高考真题再现】

  1.(xx年 广东历史 23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2.(xx年 上海文综 12题)xx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3.(xx年 重庆文综 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xx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4.(xx年 江苏单科 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考点概括梳理】

  胡佛  整顿银行及金融业  调整农业政策  复兴工业  实行社会救济  “以工代赈”  进行社会立法  国家干预  社会矛盾  法西斯  国家干预经济 

  【重点难点突破】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第(2)问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 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第(3)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答案】(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解析】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答案】b

  2.【解析】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注意和理解题干的“诚信”,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知道罗斯福对金融的整顿就在于恢复银行信誉, 实际上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答案】c

  3.【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罗斯福新政中具体内容的作用。要抓住限定语“既”、“又”,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两方面都要满足的措施是d项。

  【答案】d

  4.【解析】根据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和常理推断,胡佛主张自由主义政策,所以政府采取宏观调控调节工业生产在胡佛看来是法西斯行径。

  【答案】c

  5.【解析】要注意题干所说的机遇,那应该是良好的发展机会,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本题着重要把握新政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 用,是对世界最重要的影响。

  【答案】 c

  6.【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依据具体措施对照,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 a

  7.【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变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

  【答案】 a

  8.【解析】a、b两项是新政的目的,应排除;d项中的“放弃”一词显然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第(1)问首先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由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态度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第(2)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以看出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第(3)问,对罗斯福新政来说,没有改变美国的民主制度,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而在政治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作用由所学知识不难得出。

  【答案】(1)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不满。可以看出他对摆脱危机很有信心。(2)表明他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3)“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试图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使生产复苏,缓和了阶级矛盾。

  10.【解析】本题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相结合,侧重于知识点的挖掘,重点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图像并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图中可提炼的有效信息有罗斯福 的头像、排得长长的等待救济的人群,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图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2)问结合第(1)问不难得出成功的回答是罗斯福新政,然后结合新政的内容分析其本质特征;第(3)问实际上是考查罗斯福新政对资 本主义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答案】(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高考真题再现】

  1.【解析 】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 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答案】c

  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中的时间。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答案】d

  3.【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a 

  4.【解析】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答案】b

罗斯福新政 篇14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考点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由于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和信贷消费过度(分期付款膨胀)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空前尖锐。

  2、影响:①造成严重的经济破坏;

  ②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③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

  3、胡佛政府的措施: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导致经济危机反而恶化。

  ★经济危机由美国发生进而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其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考点三】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2、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核心内容)

  3、调整农业:行政手段调整;减耕减产;提供补贴。

  4、社会福利:加强社会救济,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5、进行社会立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地位。

  【考点四】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作用:①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直接目的: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考点五】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含义: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考点六】了解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有:

  1、最重要的变化: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3、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4、美国出现了“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