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精选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 篇1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可强烈体现这一点,教学难点较多但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获得思考的乐趣。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问题探讨引出问题→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并与科学家的假说比较→理解假说的实验支持,对科学家的精神敬佩→得出结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认识一.教学基本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问题探讨,发现问题与孟德尔所用材料相对照,赞同实验材料对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性讲解摩尔根实验过程介绍当时代的知识背景学习孟德尔的思维方式解释—验证(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这个替换有问题吗?为什么?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替换没有问题给出理由.1.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2.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也是自由组合。 遗传因子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似,所以替换没有问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与萨顿的假说比较,对自身分析充满自豪。这只是假说,证明假说是否成立要拿出实验证据。历史上谁作出了贡献呢? 阅读摩尔根的相关故事。思考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它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果蝇优点:①个体小易饲养 ②繁殖速度快 ③有各种易于区分的性状等摩尔根实验过程及分析:
相对性状:红眼(显性)—白眼(隐性)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但是f2代中白眼为什么全部是雄性?当时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怎样解释f2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一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排除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
若在y 染色体上,f2是白眼,则逆推f1雄性应为白眼,与事实不符。 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呢?讲解或学生自己分析推理。与事实相符。这种解释虽能说明实验事实,但能否能说明其它情况还有待验证。能否验证此解释。摩尔根所作的测交实验:① f2中的白眼雄蝇×f1红眼雌蝇② 红眼雄蝇×白眼雌蝇③ 白眼雄蝇×白眼雌蝇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通过科学家的工作,很多基因都定位在染色体上。思考: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小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把基因放在染色体上考虑,形成配子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孟德尔分离定律—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或a,原因是什么?由上图可知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aabb的生物体产生的配子为什么有ab、ab、ab、ab四种?
小结: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轻声读读替换后的语句,并思考问题.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科学家的故事、相关信息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基因与y染色体学生自己推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是否与事实相符。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到测交方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为后面的章节研究“基因的本质”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普通全日制学校,学生整体生物学知识基础较弱,学生思维的训练不够,空间想象、分类类比、数理演算、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都不强。本节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基础上展开的。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说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萨顿的假说和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与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我对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去做实验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课就不需要探究,这个理念是希望让我们和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即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首先可以提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这堂课我就准备按这样一个思路来讲授,因为这节内容刚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首先是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这样一个现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设(萨顿假说),然后是摩尔根的实验……,当然 本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 橡皮泥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探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萨顿的假说
引出摩尔根的实验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5分钟)
伴随着音乐,激发学生好奇的学习兴趣,让我们踏上寻找基因在哪里的神秘之路。
1.展示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题目
2.引导得到类比推理概念
3.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二、探索感知、层层深入?
1.“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中基因的行为,
通过类比推理比较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
介绍萨顿假说及其内容,举出外交官朗宁的故事(切斯特.朗宁1894年生于中国湖北襄城一个传教士家庭,,讲一口地道的汉语,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硕士。郎宁在竞选省议员时,因幼年时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而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郎宁反驳道:“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引出类比推理并无事实依据,由这种方法得出的假说,也不等于事实。要想成为事实还必须有实验验证——引出摩尔根的实验。
萨顿的假说是由另一位科学家通过一个著名的果蝇杂交实验来证明的,他就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播放课件:显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介绍摩尔根和果蝇。
2、分析果蝇杂交实验现象
P 红眼(雌) X 白眼(雄)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相配
F2 红眼 白眼
3/4 1/4
(1)亲本的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2)判断果蝇眼色的显隐性关系。
(3)用孟德尔遗传理论来解释,请画出遗传图解(果蝇眼色的基因用W或w表示)
新问题的发现:
P 红眼(雌) X 白眼(雄)
F1 红眼(雌、雄)
F1雌雄相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1)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如何解释?
(2)比较雌雄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3)根据摩尔根的假说,画出果蝇杂交的遗传图解(先介绍伴性遗传基因型的书写方法)。
4、摩尔根假说的验证
一种正确的假说既要能解释已完成的实验现象,又要能正确的预测未做的实验结果。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用摩尔根的假说去预测。
基因在染色体上 篇3
课程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基础知识
1、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
(3)实验过程及现象:
P 红眼(雌) × 白眼(雄)
↓
F1 红眼(雌、雄)
↓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
SHAPE MERGEFORMAT
(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SHAPE MERGEFORMAT
(8)结论: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白眼的基因w)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思考:果蝇的红眼基因在哪里?若雄果蝇是红眼,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的是什么性别?
提示:红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红眼的`都是雌性。
基因在染色体上 篇4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2)说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4)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①类比推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又称合理性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等生物有性生殖的必经之路。通过实验观察得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种类平均分成两组移向细胞两极,导致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合子。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合子中的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种类。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有规律地出现了亲代的某些性状。
③生物的遗传要通过生殖过程来实现,遗传基因随着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和重组。若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则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针对一个基因而言,见下图可知:
综合上述三点不难看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规律相符,因此可断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学习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依据实验,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并利用这一推理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在正确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以摩尔根的果蝇遗传行为实验为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并结合第一章中性状分离、自由组合的现象,对其进行解释。
自我测评
1.在xy型性别决定中,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细胞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2.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
3.性染色体存在于( )。
a.精子 b.卵细胞 c.体细胞 d.以上三种细胞
4.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5.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染色单体已分开),细胞内不含有( )。
a.44条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b.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c.44条常染色体+yy性染色体 d.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
6.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
7.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8.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用2n=2(a+x)表示。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n表示该种生物一套大小形状不同的染色体数目
b.a表示该种生物一套常染色体的数目
c.x表示该种生物一套性染色体的数目
d.x表示一种性染色体
9.(多选题)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多数雌雄异体的动物有成对的性染色体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腺细胞中
c.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
d.昆虫的性染色体类型都是xy型
10.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 )。
a.为雌性 b.为雄性 c.性别不能确定 d.雌、雄性比例为1∶1
11.豚鼠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一只黑色雄豚鼠为杂合体,一次产生万个精子,同时含有白毛基因和y染色体的精子有( )。
a.2 000万个 b.1 000万个 c.500万个 d.250万个
12.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1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子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c.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4.下列有关等位基因的描述中,阐明其本质属性的是( )。
a.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
b.控制相对性状
c.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
d.通常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子细胞中成单存在
二、非选择题
15.假如生物的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16.根据右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此图为 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 。
(2)此图表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 种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3)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 。
(4)果蝇的一个体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 期形成两个w基因。
17.在果蝇中,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v与v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w与w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两只雄果蝇a、b和两只雌果蝇c、d。这四只果蝇的表现型均为长翅红眼,用它们分别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如下:
请写出四只果蝇的基因型:
a 、b 、c 、d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d 5.b 6.c 7.b 8.c 9.ac 10.b 11.c 12.d 13.abcd 14.b
二、非选择题
15.由y染色体决定的
16.(1)雄 4 xy(2)16(3)aaxwy(4)细胞分裂间
17.a.vvxwy b.vvxwy c.vvxwxw d.vvxwxw
基因在染色体上 篇5
第二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二)能力目标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请同学们回忆模块1所学习的关于细胞结构中与生物的遗传有关的部分。(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引入内容提出问题介绍萨顿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 。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行为表现并与课本中所列萨顿的推论进行比较。科学研究方法介绍与孟德尔所用材料相对照摩尔根实验过程提出问题介绍背景知识解释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为什么把染色体与遗传联系起来的呢?在细胞的研究中究竟哪些内容提示我们染色体与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并介绍萨顿对蝗虫的研究。引入孟德尔定律,引导学生尝试将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阅读孟德尔第一定律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探讨1。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逐条归纳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简要板书,完成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比较表格。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举例说明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可由教师先举例,再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指出萨顿提出的只是推论,看其是否成立要以实验为依据。对此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醒学生注意摩尔根选用的实验材料,回忆孟德尔实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用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列出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体色等;2、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缩短研究周期3、做杂交时,结果可靠,易于分析4、后代个体多,可用于统计。与孟德尔实验作类比,讲解摩尔根实验。比较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分离定律预测实验结果,再进一步指出虽然结果红眼与白眼的个体数比例为3︰1,但是有性别上的差异。↓(雌雄个体相互交配)p 红眼(雌) × 白眼(雄)↓f1 红眼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 ︰ 1
为什么f2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要求学生阅读p29第2段,总结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引导学生联系控制白眼的基因与性染色体,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该基因是否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要求学生分别给出推测依据根据学生给出的一些依据作出适当评价讲解排除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的情况若在y 染色体上,则f2是白眼,则逆推f1雄性应该均为白眼,且雌果蝇也不可能有白眼的,这与事实不符。指出摩尔根推测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要求学生自己分析,说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否解释实验现象。给予学生板演的遗传图解给予适当的评价和修正。指出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等方法验证上述解释,写出几组测交实验组合,要求学生根据摩尔根的推测预测实验结果:1、f2中的白眼雄蝇×f1红眼雌蝇2、红眼雄蝇×白眼雌蝇指出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说明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引导学生阅读p30 第2段内容并总结。指导学生完成p28的思考与讨论的基因符号标注,引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要求学生模仿p28的思考与讨论中的图形,结合教材p30 的黑体字,用图解的方式表示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将图画在课后作业本上。课后批改作业,根据作业情况评讲并小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提出细胞核、染色体等的结构。联系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结合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以及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与教师一起共同体验萨顿 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阅读、思考、交流 联系孟德尔定律,比较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完成比较表格。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尝试举例说明阅读摩尔根实验的有关段落,思考有关实验材料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列举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听讲,推测摩尔根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实验比较思考为什么f2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阅读p29第2段的文字。写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体细胞:♀ 3对+♂ 3对+xy卵细胞:3+x精子: 3+y有的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有的认为在x上,简要地说明一些依据。听讲,领悟学生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说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够解释实验现象。(板演)画出简单的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结果。阅读完成p28的思考与讨论的基因符号标注思考如何联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观点及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完成画图作业。(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 1、萨顿的假说(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 的分离极为相似;(2).推论:基因位于 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一个来自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a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用 表示)在 染色体上,而 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
(5).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a.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十、教学反思本节教案内容虽然是必修内容,但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又有较多理科思维的探究活动,因此从课堂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作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对于理科班的同学更适宜,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活动,主动探究,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节奏紧凑。但在时间上略显紧张,学生的表达仍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