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行为(精选3篇)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篇1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群体生活的动物(狮子、斑马、大象、狒狒等)具有社会行为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雌蚁、雄蚁、工蚁、兵蚁。。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录像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征。提问:群体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特点?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明。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质疑: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论结果。 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引导学生思考:分工的社会意义,雌蚁的庞大体形对种族延续的意义。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阅读教材产生疑问:羊群走路靠头羊,为什么?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分析。 一同观看图片找出等级。(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等听一段录音,猜猜这是谁?体验人类传递方式多样而高等,其他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说出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趣味性,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意义。引出其他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类在防治虫害方面的举措。 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讨论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污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总结、质疑,引出探究课题。探究蚂蚁的行为:提出问题 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蚂蚁的一系列行为,列出探究问题:1、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2、如何识别群体成员;3、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4、蚂蚁最喜欢甜食吗?根据本组的兴趣确定探究主题。 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 和学生一起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作出假设对所选问题作出认为合理的假设。鼓励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测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阅读教材并结合教师的探究提示初步拟定探究计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研究。(一星期时间)(查阅资料,实验)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完善探究报告。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探究提示:1、如何捕捉饲养蚂蚁;2、怎样难使现象明显;3、把纸片换成其他物体可以吗?4、注意组内的分工合作; 客观的评价,鼓励探究精神,对新的创意给予肯定。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互评。总结实验,开阔思路回顾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篇2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本节教学建议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更多的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组织好讨论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同种生物间、不同生物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正是因为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才“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信息交流的意义果真如此重要吗?信息交流的方式是怎样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这一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室外做。
关于本节的技能训练,可提示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推理和假设。如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蚊子也有。是不是昆虫都有趋光性呢?怎样才能证明?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是:用来实验的昆虫要有黑暗和光明两种环境可以选择,此外,昆虫种类和数量要足够多,还应具有代表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方发与过程: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学生:
收集和社会行为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方案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论结果。
2、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引导学生思考:分工的社会意义,雌蚁的庞大体形对种族延续的意义。
3、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分析。
一同观看图片找出等级。(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1、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录像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征。
2、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明。
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质疑: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3、阅读教材产生疑问:羊群走路靠头羊,为什么?
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趣味性,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意义。
引出其他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人类在防治虫害方面的举措。
听一段录音,猜猜这是谁?体验人类传递方式多样而高等,其他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说出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
(四)小结l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总结、质疑,引出探究课题 讨论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五)探究蚂蚁的通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
和学生一起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鼓励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测并进行科学的分析。
3、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探究提示:1)如何捕捉饲养蚂蚁;2)怎样难使现象明显;3)把纸片换成其他物体可以吗?4)注意组内的分工合作;
客观的评价,鼓励探究精神,对新的创意给予肯定。
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互评。
4、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1、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蚂蚁的一系列行为,列出探究问题:1)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2)如何识别群体成员;3)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4)蚂蚁最喜欢甜食吗?根据本组的兴趣确定探究主题。
2、对所选问题作出认为合理的假设。
3、阅读教材并结合教师的探究提示初步拟定探究计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研究。
(一星期时间)
(查阅资料,实验)
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完善探究报告。
4、回顾探究中遇到的问题。
方案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准备一些《动物世界》中群居生活的影像资料及有关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
(2)面包、鱼缸、蚂蚁(一窝)、28张正方形白纸片、28片杨树叶
2.学生准备:课下收集各种动物群居的资料及有关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查资料、讨论、总结。
学生可能会将如下动物写在黑板上。
1.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等。
2.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对学生的总结加以补充,并归纳出以下两点: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2、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世界》剪辑录像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3)一群蜜蜂
4)一群鸡(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
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
请学生分析这些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并总结出共同特点。 1、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总结如下: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2、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如: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分工的。
1)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2)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3)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
分析鸡群和羊群
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
1)鸡群中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
2)羊群中是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是群体的领导者。
2)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陈述: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包括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并依序无重复地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小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150多万种动物就是靠形形色色的不同语言来交流传递信息,维持着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我们人类能掌握动物的语言,对于我们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防治和消灭有害动物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举例,小结如下:
1)动作传递信息。
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可以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如:雄黑鹳是从频频地点头来招呼雌黑鹳的,雄白鹳则是以上、下喙发出啪啪的响声来表示“欢迎”雌白鹳占巢的。
2)声音传递信息。如:母鸡有多种不同的鸣声,而每一种鸣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敌害即将来临。
3)有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如: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4)蝙蝠、海豚是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
(四)探究蚂蚁的通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陈述:上节课我已安排第一组利用课外时间完成39页探究实验,把研究蚂蚁通讯的方式的实验过程和结论现在向全班同学汇报。
听取学生汇报,对不足之处加以提问。
2、许多种动物营群体生活,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就需要通讯。例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腺体分泌能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再看一下熊猫、长尾猴、蜜蜂各自的种群内又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
教师播放录像一:一只发情的雌熊猫爬到树上发出一种声音,闻声两只雄熊猫跑过来为夺取交配权打斗起来,最后战败一方逃走,胜方与雌熊猫交配……
录像二:一只黑长尾猴发现雄鹰在天空盘旋时,发出一种叫声,仍在大树外侧或站在草地上容易受到袭击的猴立即聚集到树林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密密的灌木丛中。另一只长尾猴发现地面有一条蛇,发出第二种声音,其他猴子闻声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
录像三:蜜蜂发现蜜源后,返回巢跳起舞蹈(8形舞、圆形舞、抬头、低头、摆尾,各有不同的含义,代表着不同的信息),其他工蜂得到信息到蜜源处采蜜……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请同学们讨论:如何利用害虫的通讯方式消灭害虫? 1、参照下列层序进行汇报:
1)探究课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本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
3)探究计划及行动:
(1)用大些的鱼缸(透明、便于观察)饲养一整窝蚂蚁(在野外找)。
(2)在距蚁穴稍远的地方放一些面包,看蚁群派出的侦察蚁如何侦察?(报告看到的现象的每一个细节)
(3)侦察蚁返回去后,见到其他工蚁有何细微的行动?
(4)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蚂蚁的行动。
(5)蚂蚁在纸上留下气味了吗?如何证明?
(6)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蚂蚁要走的路径。当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并将食物放在圆心处,蚂蚁的行动有无变化?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7)补充说明。你们用什么饲养蚂蚁?做实验用什么食物较好?把纸片换成杨树叶可否?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
2、了解动物不同的通讯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
②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联系,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五)总结: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板书设计 社会行为
五、练习题:
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蜜蜂 ④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答案:d
3.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答案:c
4.一个白蚁的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的是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答案:c
5.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蜥蜴遇到敌害,断掉尾巴
答案:d
6、判断:
(1)因为一窝蜜蜂中蜜蜂的数目很多,所以人们说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
(2)动物的通讯行为是维持群体生活的必要条件。( )
(3)猴群体中最占优势的“首领”雄猴,能够起到指挥和保卫群体的作用。( )
(4)虽然蚂蚁和白蚁是不同种的动物,但是它们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信息。( )
7、材料分析 昆虫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利用灵敏的嗅觉器官识别一些信息化合物。昆虫利用气味传递信息的方式,叫做“化学语言”。雌蛾用腹端腺分泌的性引诱外激素气味作为呼唤配偶的“甜言蜜语”,能被距离数百米以外甚至千米左右的雄蛾所感知。蜜蜂习惯过“大家庭”生活,其“家庭成员间的通讯联系”,甚至各种级别的分化和形成,不少与“化学语言”有关。请回答:什么是昆虫的“化学语言”?雌蛾能释放什么物质来作为“化学语言”?
答案 昆虫利用气味传递信息的方式,叫做“化学语言”。雌蛾用腹端腺分泌的性引诱外激素气味作为呼唤配偶的“甜言蜜语”,能被距离数百米以外甚至千米左右的雄蛾所感知。
8、传说公元前2xx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用什么方法让蚂蚁排成字吗?
答案:张良事先用糖浆写好“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一只蚂蚁嗅到糖香,立刻用触角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其他蚂蚁嗅着这只蚂蚁一路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从而在糖浆上聚成蚁字。张良利用了蚂蚁爱吃糖及有“语言”传递信息的特性。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篇3
学习目标:
1、 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2、 初步学会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知道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3、 说出社会行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难点:观察小动物的行为
学习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 播放一段有关蜜蜂蜂群生活的片段。
2、 列举说出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蚂蚁、白蚁、猴、象、鹿、狒狒、等生物的群体生活的有关现象。
3、 讨论这种生活的共同特征。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1、 自学教材p37-38,结合“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和“狒狒的群体生活”图,对比不同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
2、 小组讨论,交流所总结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3、 结合前面所学有关“动物行为的意义”,讨论总结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4、 拓展反思:比较一只野兔的生存情况和一个猴群的生活状态,说明各自生长和存活的不同。
学习任务二、知道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学会观察小动物。
1、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作出假设:根据蚂蚁会成群跟随前面的一只蚂蚁去直接获取食物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提示学生可根据教材p39-40图示来讨论设计);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观察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反思实验得失。
2、 拓展反思:不同的生物群体内信息的交流是否一样?可通过教材p39中内容来讨论总结。
学习任务三: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播放课件:“性引诱剂在生产中杀虫的良好作用”,同学们讨论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 系统总结:
通过观察蚂蚁、狒狒的生活得出社会行为的特征、意义、信息的交流及应用。
四、 尝试应用:
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家蝇、菜粉蝶、蟑螂、蟋蟀、瓢虫、蚂蚁等,设计检验这些昆虫是否有趋光性的实验。
五、 诊断评价
1、 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动物各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
(1)让母猪代替其他的母猪来喂养小猪,先要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进行喂养。 。
(2)春季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
(3)蜜蜂用舞蹈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
(4)蜂王的上鄂腺能分泌出一种物质与工蜂联系,还可以抑制工蜂生殖腺的成熟和新蜂王的产生。 。
2、 阅读材料回答
美洲一处海滩上,有人发现有十几头鲸搁浅了,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有人把其中两头鲸运到深水处,希望同伴们听到它们的信号,自动离开危险区,可是过了一会儿,人们发现不但没有如愿以偿,反而游走了两头鲸又回来了。当人们把这十几头鲸一同运到深水区后,它们再也没有回来。
请分析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