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高一历史教案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通用2篇)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通用2篇)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通用2篇)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 篇1

  熟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分析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

  ①《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难点分析:

  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是难点。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派袁世凯编练新军;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农民阶级则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但最终都失败了。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

  ——提问:“今年是纪念甲午中日战争多少周年?”

  历史不容忘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浸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

  一、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          战争背景

  (1) 日本:

  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日本国土狭小,

  资源匮乏(出示日本地形图)

  ②经济危机,国内矛盾重重

  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④长期充分的战前准备:

  政策上,“大陆政策”;军事上,扩军备战,搜集情报

  (2)  中国:

  ①政治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材料:慈禧挪用北洋水师军费庆寿与日本天皇皇后捐献首饰作军费对比)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③军事上:有限的近代军事装备

  ④态度上:认识不足,虚骄自大,“避战求和”,寄希望

  于西方列强“调停”

  2、战争经过:(动态地图显示)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爆发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

  重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幻灯片显示部分网址,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播放《甲午风云》片断)

  3、          战争结果:签定《马关条约》——最严重、大大加深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定了《马关条约》。(图片)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赔二亿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割三地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中国台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允设厂(资本输出)  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影响:

  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原来不起眼的小国日本则一跃成为亚洲的强国,中国人也因此被称为“东亚病夫”。同时,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的巨大获利也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时局图》)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历史。)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由旁白同学紧接着场景四结合幻灯片讲解)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 篇2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预习思考

  1.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2.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面对民族危机进行了哪些探索?

  3.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如何对其进行评价?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

  主体知识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①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        ,侵略朝鲜、夺取         ,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②朝鲜               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2.经过

  ①1894年7月,日本在          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②日本在         两个战场同时对华作战。1894年,日军在         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③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        》,这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

  ①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惩阻碍着中国        的发展;巨额的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②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沉重的危机。俄、德、法“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③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        改革。

  ④中国        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①概况

  a.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         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       激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

  c.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           ”,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           ,维护帝国主义的            。

  ②经过

  a.19xx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        的率领下从          进犯北京。

  b.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和光绪帝在逃往      途中任命       和      与联军议和。

  ③结果及影响:19xx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重难诠释

  1.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都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和组织运动的主要手段,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都很大;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②不同点: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终坚持“剿”;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从对西方的态度看,前者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后者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2.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①“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然而,这一口号并不是义和团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的。因此,这个口号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多数中国人民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②这一口号继承了群众在反洋教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出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而只能将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思想认识阶段。“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同样具有“爱国”和“保清”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和“大清”等观念混同,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也不反对封建制度。

  ③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这个口号也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至后来上当受骗。

  知识运用

  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新口岸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巨额赔款

  2.下列对三国干涉还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日本妥协告终                   b.反映了列强在侵华上的矛盾

  c.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d.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3.帝国主义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所产生的最严重的影响是

  a.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b.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c.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高峰

  4.下列对于义和团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农民阶级可以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以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请结合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史实评价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