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精选3篇)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精选3篇)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精选3篇)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 篇1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

  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

  教案

  一、背景——工业革命的孕育

  1、定义: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2、背景:(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一个前提四个条件    

  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是在多种因素合力推动下发生的:

  ①政治前提:(英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采取了多项政治经济措施,包括:出卖没收的封建地产、废除骑士领地制度、取消对国王承担的一切封建义务、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进一步确保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①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②降低原料进口税;③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等。

  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②市场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英国利用海上优势(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英国确立其世界殖民霸权)和庞大的商船队,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③物质条件:(原料、劳动力、资本)“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a、大量自由的劳动力(b、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随着相当一部分圈地被出租给农业资本家雇用农业工人从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也拓展了国内市场d、同时还意味着英国的小农制度在18世纪中期已经被消灭)。

  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7世纪上半叶起,英国就不断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视之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699年英国颁布毛织品条例,禁止一个殖民地将羊毛及毛织品运往另一个殖民地或其他地方;1732年颁布制帽条例,禁止殖民地输出帽子,制帽商不许雇用两个以上的学徒;1750年颁布制铁条例,禁止殖民地建立金属加工厂、炼钢炉和加工铁制品,但鼓励生产输往英国的生铁。)

  ④技术条件: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15世纪末以来,在西欧各国中,英国的手工工场尤其典型,发展也较为迅速)。

  ⑤科学条件:18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马格德堡半球试验-波义尔、胡克研究并发展大气压力理论-纽可门蒸汽机-瓦特活塞蒸汽机)

  二、过程: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第一阶段•棉纺业: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启动:

  ①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随后其他行业的技术革新也相继展开

  ②1771年,在水力纺纱机发明的基础上,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③到18xx年,英国已经拥有600家机器纺纱厂。

  第二阶段•动力行业: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动力不能满足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詹姆斯•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不断实践,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它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第三阶段•新能源和新材料: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它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19世纪初,英国煤产量的增长和钢铁冶炼工艺的改进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交通运输业: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三、影响:

  1、生产力的飞跃:①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②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③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德、美等欧美国家也开始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2、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①产业结构: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

  ②阶级关系: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a、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b、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③社会生活: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a、竞争日趋激烈,b、生活节奏加快,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e、教育逐步普及,f、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④负面效应: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⑤(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 篇2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

  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与背景,知道机器的发明与改进的相关史实。

  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2、技能:

  运用地图分析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前后伦敦市区图的比较,继续学习从图片资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整理从网络搜集的世博会资料,学习去伪存真、筛选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大机器生产所带来的生产力飞跃,使学生为人类新的文明进步而感到振奋,激发勇于创新的意识。

  通过对工业革命消极影响的分析,引发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辩证思考。

  二、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

  难点: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

  试列举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进程及其影响

  恩格斯曾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次变革就是工业革命。

  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一、工业革命的孕育           

  请大家阅读本目,归纳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和条件。

  (1)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1689年《权利法案》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等,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当时无论英国上层还是中下层商人及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发展。而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准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正为独立而斗争。

  (2)条件

  a、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根本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需求,“工场手工业已经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由于英国国内外市场扩大了,商品销售量随之增加了。国内外市场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对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改造。由于手工技术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数量的迅速增长,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b、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圈地运动盛行。成千上万的农民丧失了生产资料,成为雇佣劳动者。

  c、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在积累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欧洲“七年战争”,英国的海上和殖民霸权最终确立下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和海运业迅速发展。1750年的出口额是16xx年的6.3倍。18世纪,英国又是世界最大的奴隶贸易国。英国对爱尔兰、印度、北美、西印度群岛等殖民地进行残酷的掠夺,使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国内。丰富的资本成为英国得以进行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之一。殖民扩张为英国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d、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文化知识条件和技术条件

  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对微积分学说的建立;吉尔伯特对近代磁学与电学的重大贡献;波义耳定律的发现;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等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文化知识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工场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工业水平有较大提高,工人技术走向而纯熟,从而使工业革命具备了生产技术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从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的

  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启动?

  因为棉纺织工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受旧习惯的束缚比较少(如棉纺织业没有成立行会组织),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另外,当时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不像毛织业那样分散,因此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棉纺织品是人们衣着必需品,社会需求量大,同时又受到印度优质棉布的竞争,技术革新势在必行。

  在棉纺织机器发明过程中,纺纱和织布机器的发明是互为推进的。

  (1)凯伊发明“飞梭”(导火线)

  插图《飞梭》

  18世纪前期,凯伊发明“飞梭”,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棉纱供应不上,英国出现“棉纱荒”。

  (2)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插图《珍妮纺纱机》

  为了解决棉纱荒,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纺出的纱细而且易断,手摇也十分费力。

  (3)阿克莱特在发明水力纺纱机基础上建立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1771年在水力纺纱机发明的基础上,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但是水力纺纱机也有缺点,所纺的纱太粗。

  (4)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骡机”综合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用水力推动的骡机可以同时带动3、4百个纱锭,运转速度快,能纺出结实的粗纱和细沙,价格比较低廉。

  (5)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把织布效率提高40倍。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日益显露以水力为动力的局限性,动力革命便提上日程。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季节、地点限制的动力机械。

  2、动力革命

  (1)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插图《瓦特》、《万能蒸汽机》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作重要发明,有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2)宣告“蒸汽时代”到来

  伴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大增,从而促使了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运用,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他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19世纪初,英国煤产量的增长和钢铁炼造工艺的改进为机器制造业奠定基础。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3、运输技术的变革

  (1)富尔敦发明第一艘蒸汽汽船

  插图《蒸汽汽船》

  18xx年富尔敦亲自驾驶“克勒蒙”号汽船在哈得孙河试航成功。1838年蒸汽汽船横渡大西洋。

  (2)斯蒂芬逊发明第一台蒸汽机车

  插图《蒸汽机车》

  (3)出现兴修铁路的热潮

  插图《铁路发展》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此后出现了兴修铁路的热潮,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已达21万公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4、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具体标志:英国建成了以纺织、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从而使得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插图《英国伦敦世博会》1、2

  你认为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会展出哪些英国的工业品?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标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经济实力大增,为英国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工业革命的扩展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美许多国家也开始工业革命,但各国工业革命受其本国条件影响,发展不平衡。

  3、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英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扩大。

  4、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工业无产阶级和近代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革命创造了大量财富养肥了资本家,而工人阶级则挣扎在饥饿和贫困之中,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益尖锐,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5、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向工业区集中,出现了新的人口中心。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英国走上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方式,出现了新的社会风貌。

  6、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

  插图《工业革命后的伦敦》

  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衍生许多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犯罪等新问题。

  小结: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发生的工业革命,使得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铁路和汽船代替马车与木帆船,煤炭和钢铁等新能源、新材料被广泛运用。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 篇3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

  [单元内容分析]

  17—18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开辟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英国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生产为经济主导成分的社会,具有以下特征:以大机器的使用和工厂制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达、生产效率全面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加大;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城市化生活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充分更新,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加强,崇尚科学、信服真理、追求变革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或价值取向。

  股份制具有极大的资本积聚功能,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本支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逐步确立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现代货币信用制度兴起,为工业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工业革命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初期工人处境悲惨,城市贫富分化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顺应而至掠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政府通过社会立法逐渐缓解上述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在这种社会现实下,诞生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单元教学目标]

  1、从政治前提、市场扩大、自由劳动力充足、资本雄厚、工场手工业积累的丰富经验等方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必然性。

  了解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万能蒸汽机”的作用、采煤、冶金业发展、铁路出现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促进。

  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生活方式变化的基本情况,辨证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基本特征、股份制、自由贸易制度、现代金融制度的作用,理解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了解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的悲惨处境、城市贫富分化、社会立法的情况,整体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观察、分析课本中的“知识链接”、“文献选读”、插图、图表等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从不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方式、经济制度、阶级关系、社会矛盾、社会立法、社会思潮等方面分析工业社会的特征和影响,使学生掌握综合、客观、发展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工业社会的来临”相关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使国家迅速强大、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感悟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技之剑既为人类发展劈荆斩棘,是人类的骄傲,又深深刺伤着人类,感悟科技文明不仅包括其本身的先进性、发展性,而且理应内含“谁掌握科技?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等一系列人文社会问题,懂得科技必须与社会的自由博爱、民主法制同时进步的道理和人文科学的重要地位。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

  (1)英国工业的前提和条件,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2)工厂制的建立及作用,股份制、自由贸易制度、现代金融制对工业革命的推动。

  (3)工业革命初期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

  (4)社会立法的目的以及历史作用。

  2、内容解析:

  (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工业革命的解释是:“工业革命是一个现代历史变迁过程,是工业和制造业开始取代农业、手工业经济而占统治地位的过程。”简言之,工业革命是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引起的由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由工厂取代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过程。1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不是偶然的,地理大发现后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政治革命、股份制、金融制,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欧洲国家,主要原因是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较早地开始了农业改革,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内社会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良好内部环境;黑奴贸易、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直接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积聚了大量的可用资金,“七了年战争”后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地位,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大市场的国家——殖民帝国为工业帝国奠定基础。18世纪英国手工工场规模大、分工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股份制、银行金融业的发展、专利保护制度,都为率先发生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棉纺织业中机器的发明、革新,率先实现了机械化,建立工厂制,带动其他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成为工业革命的急先锋。随着机器的推广使用,工业革命遇到两大挑战:动力问题和原料问题,瓦特“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时代难题,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兴盛解决了动力问题,为工厂的建立开拓广阔的地理空间,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也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与蒸汽机的发明、推广密切相关、相互推动的是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因而,蒸汽机和冶金技术成为工业革命的中流砥柱。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客观需要,陆地交通、海上交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蒸汽机车把人类带进了“铁路时代”。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有大。”工业革命催生了许多新兴工业化城市,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布局。工业革命前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工业革命后,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扩大,成为英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城市化带动了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2)“现代工厂制度”、“股份制”、“金融制度”是工业社会经济的重要特点,也是本教材的亮点,即尊重历史,又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新的工业制度,是机器化大生产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工厂制度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利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进行机械化、按流程生产。工厂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股份制经济是通过股份入股筹集资本,建立股份公司进行生产和经营,投资者按入股份额参与管理和分配的一种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萌芽始于欧洲中世纪,股份制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本支撑,此时,也形成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股份。19世纪中后期,股份制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

  英国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言,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19世纪中叶后,英国陆续推行一系列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英国金融业发展及金融监管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1644年,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在英国伦敦诞生。在工业革命推动下,金融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逐渐完善,为工业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建议教师讲清“现代工厂制度”、“自由贸易制度”既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又是工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股份制”、“金融制度”既是工业革命产生的重要因素、为工业发展积聚资金,反之,大工业的发展又了股份制和金融制度的完善,催生了现代股份制和现代货币信用制度,与工业革命使互动关系。

  (4)工业革命初期,妇女、儿童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用,工人工资低廉,工作条件恶劣,工人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贫富两极分化,城市贫困问题成为工业化初期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改革永远也不会以强者的软弱为前提;它们应当而且也将是弱者的强所引起的。”1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通过社会立法,建立了基本适合工业社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以逐渐缓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着眼点是首先保护工厂、保护生产劳动、保障利润,以此为目的,逐渐扩大到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以“保障劳动者”。社会立法“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一大社会成果,体现出时代发展、人类社会进步。”2

  (5)“工业革命的孕育”一目,建议突出专利保护制度,其它内容与初中教材相符,学生可以自学。“机器的发明与改进”一目,建议讲清“蒸汽时代”、“世界工厂”的概念,让学生概括出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建议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社会生产、阶级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社会风貌等深刻嬗变,认识工业社会的特点;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等方面,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由于工业革命失误造成的贫困,资本和劳动对立的社会矛盾趋向尖锐,“人文纽带被拧断”,促使政府进行社会立法,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先后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