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2课 红军长征(精选3篇)

第12课 红军长征(精选3篇)


第12课 红军长征(精选3篇)

第12课 红军长征 篇1

  第12课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和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红军不怕远征难》歌曲导入。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间、重要会议、大致路线、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意义)。

  2、遵义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二、小组合作讨论:

  1、讨论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长征精神包括哪些?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XX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 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XX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可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语文课文。如:《七根火柴》等。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在长征途中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事件是四渡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渡过金沙江,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1、讲述有关长征的故事。

  2、活动:“重返长征路”,指导学生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重要地名(地点)等,并动手绘制长征路线图。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3、观看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

  教学反思

第12课 红军长征 篇2

  第14课  红军长征

  [教学过程]    

  1.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课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3.要用好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课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xx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 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xx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5.要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七根火柴》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问题探究[动脑筋]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练一练] 

  红军长征经过哪些省?    (1)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2)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

  [活动与探究]   

  1.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2.观看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谈谈长征的精神。由学校或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可用不同的形式交流。课后完成本课作业

第12课 红军长征 篇3

  第4课 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