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通用12篇)
极地地区, 篇1
第十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地地区, 篇2
一、课标要求
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
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
如果你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冰雪覆盖的地区
播放极地地区的dvd,归纳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探究一:
1、 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 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 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总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探究二:
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答: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探究三:
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答: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识点2:科学考察的宝地
探究四: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答:(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2、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答: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3、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答:长城站崛起在乔治王岛上,在西经60度,南纬60度附近。中山站耸立在南极大陆上,在东经70度,南纬70度附近。
4、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答: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5、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6、南极考察如火如荼,阅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答: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3: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
答:
小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五、课堂小结
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内的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南极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极"
极地地区 代表性动物: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科学考察宝地: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真正建在南极地区的(即在南极圈以内)为中山站。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南极条约》,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六、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南极洲的矿产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铁、煤 b. 石油、天然气 c. 铁、石油 d. 金、铜
2.有关南极洲的正确叙述是( )。
a. 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洲,也是跨经度最广的洲
b.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也是纬度最高的洲
c. 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200毫米,冬长夏短
d. 南极洲虽然气候严寒,但仍有少量居民定居在这里
3.南极洲的气候成因有( )。
a. 纬度低,阳光斜射,接受的太阳光热少 b. 低气压控制,降水稀少,风力强劲
c. 海拔高,冰雪大陆,反射率高,更加寒冷 d. 终年处于极夜,无阳光照射
4. 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a. 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 非洲
5.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 3 --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
6.距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是( )。
a. 大洋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欧洲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7、8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b. 南极洲周围海域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山
c. 南极洲全部位于南极圈内,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d.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8.关于北极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极地区中心大洋是北冰洋 b. 北极地区周围环绕的是大洋
c. 企鹅是北极地区的象征 d. 北极地区中心大洋是太平洋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终年寒冷的地区
b.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地球上的"风库"
c.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但降水量比北极地区大
d. 南极地区由于降水量大,才形成了巨厚的冰层
10.难于在北极地区看见的动物是( )。
a. 企鹅 b. 海豹 c. 白熊 d. 驯鹿
11.被称为"白色沙漠"的地区的是( )。
a. 北极地区 b. 南极地区 c. 撒哈拉大沙漠 d. 塔克拉玛干沙漠
12.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环绕北冰洋的大洲依次是( )。
a. 欧洲、亚洲、南极洲 b. 亚洲、欧洲、北美洲
c. 亚洲、北美洲、 欧洲 d. 欧洲、亚洲、北美洲
13.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的名称是( )。
a. 长江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黄河站
14. xx年1月18日3时16分,一支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冰穹a海拔4093米。派出这支科考队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俄罗斯 c. 日本 d. 中国
15.1959年12月,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中国加入该条约的时间是( )
a.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16.地球上四大洋面积排序正确的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d. 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7.领土没有进入北极地区的国家和地区是( )。
a. 英国 b.格陵兰(丹) c. 加拿大 d. 俄罗斯
18.站在南极点上看方向,四面八方都是( )。
a. 正东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19.南极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冰层,冰层平均厚度为( )。
a. 500米 b. 1000米 c. xx米 d. 3000米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南极洲还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 b. 南极洲不属于任何国家和地区
c. 南极洲没有常住居民 d. 各国科考队员是南极洲的常住居民
21.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海峡是
a.麦哲伦海峡 b.德雷克海峡 c.白令海峡 d.莫桑比克海峡
2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南极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23、南极洲没有位于哪个半球的陆地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二、综合题
1、读"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洋;b 洋;c 洋;
d 洲;e 洲。
⑵我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f ,g 。
⑶在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读北极地区地图并完成以下各项
1.将代表以下海洋的数字填入图中:
① 大西洋 ② 太平洋 ③ 北冰洋
2. 将代表以下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填入图中:
④ 加拿大 ⑤ 美国
⑥ 俄罗斯 ⑦ 格陵兰(丹)
3. 将代表以下大洲的数字填入图中:
⑧ 亚洲 ⑨ 北美洲
4. 以下字母所代标的地理事物是:
a 海峡;
b 海峡;
c 岛;
d 半岛。
极地地区, 篇3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 李福勇一、教材内容说明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列表如下: 南极 北极 相同点 不同点 地理位置 海陆状况 气候状况 资源状况 代表动物 教学设计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能力目标: 1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 引入:(略) 新课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 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 读北极图: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 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读南极图: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 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二、冰雪覆盖的地区阅读课文,播放南极影片,让学生从感性方面整体地认识南极洲。1.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思考问题: ① 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大部分地方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 ② 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固体淡水资源) 讨 论:①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 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50~70米 北京也将被海水淹没 )②世界上淡水资源中冰川储存水量最多,而南极约占世界冰川总量的90%和世界淡水总储量的2/3。我们应如何利用? (依靠一定的技术条件开发利用)2、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 读 图: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图” 气温:各月气温均在 -20°以下。暖季[每年11月——第二年3月] 降水:年降水量 大多不足55毫米 风速:最大100米/秒 (比 12级风 大得多)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有300多天。 3、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冰原气候) 提 问: 南极洲的气候为什么如此寒冷? [1]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 [2]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 [3]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十分严酷,为什么对人类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呢? (南极洲自然资源非常丰富)4、南极洲矿产丰富 读 图:“南极地区图”找出主要矿产的分布 铁矿——印度洋沿岸地区 煤矿——靠近印度洋沿岸 [维多利亚大煤田] 讲解: 煤本应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思 考:酷寒的气候对南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5、极地生物地面上植物极少。 动物资源种类少,但数量大。 展示图片: 南极海豹、企鹅、鲸、磷虾。总结: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然后归纳出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 南极 北极 相同点 不同点 地理位置 海陆状况 气候状况 资源状况 代表动物 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 一 地理位置 二 特殊的自然环境-------冰雪覆盖的地方 冰雪高原 风库 白色沙漠 矿产丰富 极地生物
极地地区,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6、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7、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8、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教学难点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教法学法直观演示,辅助讲解,分组讨论,合作突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阅读教材56到60导入新课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一、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2、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二、自然环境与资源
1、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58到59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1、地理位置
2、气候特点: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
3、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59页图,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4、阅读58页页教材插图,归纳总结:两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丰富的自然资源。
极地地区, 篇5
第十章 极地地区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地地区, 篇6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 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
展示“南极考察图片”,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想不想去?”
情境创设 假如你是一位将要赴两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你需要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哪些问题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将全班每四个人分成一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组给予鼓励。
教师讲述 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示图片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去掉极点)
学生活动 学生试着自己判断哪一幅是南(北)极地区;并且讨论归纳其不同特点: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周围被大陆所包围;南极地区主要是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
学生活动 在老师带领下,在北极地区图上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注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跟平时所看到的不一样,这幅地图是从极点上空来看的,它有弧线和射线,弧线代表纬线,射线代表经线)
板书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教师小结 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教师提问 在图上,北极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极点,它的时间如何?在这一点上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板书 2、北极点
教师提示 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那么在经线相交的地方,时间该如何来计算呢?
学生思考 略
情感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了?”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继续提问 那么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呢?
活动 教师给每桌同学发一个地球仪,两人合作,假设一人在北极点,一人在北极点附近的任一地方,教师提示: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学生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
引申 任取两点,建方向坐标来辨别方向
承接 研究了北极地区,那么南极地区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 3、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学生活动 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所包括的范围
教师小结 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6.5度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引申 思考:如果建一座房屋它的四面都朝南,应建在何地?(南极点)
提问 对于南极,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板书 4、南极的别称“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教师讲述 在七大洲当中,南极洲的平均海拔是最高的,约2410米,在地图上大家可以看出,在南极大陆上,它的颜色是白色的,是由冰雪所覆盖的,冰层的厚度就有xx米左右,因此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教师提问 在这么寒冷的地区,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最显著呢?
学生看书回答 略(冰山,录象—冰山的形成或材料中南极冰山的形成)
小型讨论 冰山的作用
教师讲述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提问 为什么南极地区会被称为“白色沙漠”呢?它与我们平时所提到的沙漠如撒哈拉沙漠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学生思考 略
教师小结 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降水非常少,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5mm,最少的地方不足5mm,与撒哈拉沙漠地区差不多。
但由于南极地区非常寒冷,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气温低不易融化,所以结成厚厚的冰层。
承接 大家知道吗?如果把一条绣迹斑斑的铁链放在南极的风口,不到一小时,它就锃亮如新,这说明什么呢?(因此南极又是一个巨大的风库)
继续提问 南极地区的“风库”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录象或材料 南极的大风
教师讲述 南极地区风速为17—18m/s,最大风速可达100m/s,而我们平时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也只达32.6m/s。
过渡 北极地区的寒冷和风速都不及南极地区。
关于北极地区的寒冷和风速 由学生自己看书,概括回答
过渡 在冰天雪地的两极地区,我们不能忽视生命的存在,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表演南(北)极去,可能遇到的“主人”。
过渡 两极地区气候非常恶劣,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极地地区呢?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板书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学生思考回答 略(自然探险—科学考察)
教师讲述 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各个考察国家都在极地建了考察站,中国也不另外,在南极地区建了两个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由同学在图上找出来,并要求学生进一步判别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学生在图上找出这两个站(这两个站的纬度位置不一样,中山站在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而长城站则不然)
板书 1、南极建站的时间
学生思考 为什么我国两个建站时间都是2月份。
板书 2、两极的自然资源
教师讲述 我们把南极地区称为科学考察的宝地,是因为南极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那么南极地区到底有哪些自然资源呢?
学生思考回答 略]
教师小结 南极地区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点击图片:南极地区,由学生找出有哪些矿产资源,并思考南极为何有煤存在),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些古老的自然环境埋藏在厚厚的冰层以下,那么如何知晓呢?
展示图片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这幅图可由学生试着描述)
教师讲述 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
过渡 极地地区由于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
板书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展示图片 南极鲸sos
提问 这则报道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略
板书 1、南极生态遭到破坏
教师小结 这说明极地地区面临生态危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的经济。
教师讲述 大家知道目前关于南极地区,国际上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南极臭氧层空洞
教师补充 最近在南极冰层里出现了空气污染的颗粒
提问 如何保护最后一片净土?
板书 2、采取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 一是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
板书设计
一、 冰雪覆盖的地区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2、北极点
3、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
4、南极的别称“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 南极建站的时间
2、 两极的自然资源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 南极生态遭到破坏
2、 采取措施
极地地区,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地地区, 篇8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要求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内容点析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2.对图10.1和图10.2的判读。两幅图均为极投影图,这种地图在其他的章节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对两图的判读,提高对这种图的识别、分析能力,尤其是在这种地图上辨别方向的能力。活动中的问题3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详见教学建议)。教材将两图放在一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便于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情况,如海陆分布的状况。而这些也为后面的活动和教学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南极高,人们对南极的考察多于北极,都有这方面的原因。3.关于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教材通过两个阅读材料使学生对此有感性的认识,同时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高度地概括了南极气候环境的主要特征。在这里需要给老师们明确几个问题。①“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南极本身陆地的海拔高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冰川的厚度非常大,所以形成了“冰雪高原”。这是长时间气温过低,降雪日积月累的结果。②南极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冷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平均海拔2 350米);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③“白色沙漠”说明南极降水相当少,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第一,南极位于极地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第二,南极上陆地面积广阔,而海洋面积小;第三,常年受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④为什么南极和北极相比风力更大?这与南极的低温有较大关系。南极由于气温比北极低,因而产生非常强烈的低气压中心,会造成比北极更大的气压梯度力,所以南极会有“风库”之称。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更多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可以被南极的大风吹得光亮如新。”4.将生物资源直接放到自然环境的后面,而没有与其他资源一起介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了突出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的生物造成的影响;第二,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是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们本身就是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5.图10.3和图10.4使学生能够了解两极地区在景观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代表性动物,并通过文字体会这些动物对极地地区特殊环境是如何适应的,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6.教材通过两则新闻报道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南极建设的两个考察站。同时,在活动中又提出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时间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极昼”、“极夜”现象给极地地区带来的具体问题。7.教材将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放到标题“科学考察的宝地”下,更突出了这些资源的科学价值。在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未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当中,有的是由于其他地区日益缺乏而显得更加珍贵,但对人类意义更大的应该说是原始的自然环境,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极地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它们的特殊位置。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寒冷的气候使得那里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因为极地地区具有这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所以人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并且保护好“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因此,从逻辑关系上看,这一标题既是上一标题的结果,也是下一个标题的原因。8.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9.图10.6以其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考察的基本过程,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活动的第2题中秦大河的那段话,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10.阅读材料“穿越南极”,通过对人类的一次穿越南极活动的描述,使学生加深了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科学真理,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11.对日本捕鲸的报道引出了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间的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定,教材107页的那段课文,使学生了解到国际间对此做出的工作,以及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一方面是个人的行为,教材通过108页的阅读材料介绍南极考察队员的环保行为,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师可将本章的教学分为2课时。【新课引入】对于本节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导入和组织教学。假设学生就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他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气候状况,以便做好着装上的准备,其次需要确定考察时间,这是由它们特殊的纬度位置决定的;第三,要考虑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这样就促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的资源),同时可以讨论一下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最后还需要组织学生讨论:“在科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主要涉及到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保护问题。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为了让学生体会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差异,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让他们分别进行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最后各自来汇报,这样个别活动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冰雪覆盖的地区】1.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除了按照上述的思路之外,还可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只有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这样做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考察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②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③深入理解极地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特殊性,为后面的学习作一个铺垫。2.教师可以结合后面的活动1让学生读图,了解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范围,为理解其自然环境打下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①两地的海陆状况如何?②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哪个方向?问题一是为活动2打下基础,问题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极地投影图的能力。极地投影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可采取一步步深入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思考:①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②图中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③图中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表示什么线?④图中的方向如何确定?⑤地球自转方向在这张图中如何标注?3.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可先让学生来谈对南极和北极的印象,然后再读关于冰山和南极大风的两段阅读材料,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几幅照片,最后总结概括。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比一下两极地区的情况,并探求原因,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对“白色沙漠”可能不会有体会,这时可让学生查找撒哈拉地区及其他沙漠地区的降水状况,比较的结果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4.指导学生看图10.3和10.4,结合文字体会动物对极地地区严寒气候的适应性。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地区从景观上有怎样的差别。5.活动2主要是让学生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作一下对比,活动要结合前面对两幅极地投影图的观察来进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温度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一下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第二步再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明确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科学考察的宝地】1.这部分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来考虑:①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③科学家是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④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将会遇到什么困难?⑤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⑥对两极地区的考察已经分别到了怎样的程度?2.这一部分也可以这样来引入: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新闻,了解我国现有的两个南极科考站,另外还可让学生看一下前面极地投影图,了解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情况。同时结合前面的活动2提问:“南极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这样引发学生去了解其中的原因。3.在讲授南极的大量固体淡水资源时,可以将冰川在淡水中所占的比例介绍给学生,突出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意义。而南极的科学价值,则需要让学生结合“图示科考”和后面活动中秦大河的那段话来讨论。同时在明确其重要的科学价值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南极会有这么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最终又落实到了南极的自然环境上面。4.教师在介绍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煤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形成?”(温带地区,有大片的森林)“那么为什么在极地地区会出现煤矿或油田、气田?”当学生回答有困难,可提示学生从大陆的漂移来考虑,这是对前面知识是否灵活掌握的检验。5.阅读完“穿越南极”这段材料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如何改变的?”这是对前面读图能力的巩固。6.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可以对比来看,教师可以在这一节的学习结束之后,安排学生列表对比。南极北极海陆状况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气候状况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资源状况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主要为矿产资源代表动物企鹅北极熊【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关于日本捕鲸的报道,并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学生会认识到一些国家虚伪的面目,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的经济。结合活动1讨论:“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教师可以利用活动2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做北极地区环保与利用的宣传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相关的事件与知识,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教育了自己。
极地地区,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自然环境、自然资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感受到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o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o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o,南纬60o附近。中站在东经70o,南纬70o附近。)
长城站和中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地地区, 篇10
教学目的
1、 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纬度位置特点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2、 读两极地区图,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能分析其成因
3、 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知道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
4、 通过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南极的气候特征和成因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具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地球仪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读图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对照地球仪提问: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名称各是什么?
一、 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1、 学生看书思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包括哪些范围?
2、 教师对照地球仪指出起范围
3、 两极地区的位置讲述按如下思路进行:
(1) 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北冰洋周围被哪些大洲所包围?北冰洋跨经度多少度?
(2) 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南极洲被哪三大洋环绕?(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南极洲跨多少经度?
(3) 设问:如果一架飞机从南美洲南端出发,飞往澳大利亚西海岸,你认为沿什么路线飞行最近?(越过南极上空的路线最近,由此得出:未来的南极洲有可能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的中间基地,是南美洲、非洲和大洋州的空中交通捷径)
(4)一个建筑师想设计一个房子,不论哪个窗户都向北开,他应把房子建在哪里?
二、 两极地区的气候
1、 设问:从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来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共同点?
过渡:两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是否相同呢?为什么?(南极地区海拔高,且是陆地)那么,南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2、 学生阅读 P60 活动中的材料,根据材料概括南极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干燥
3、 学生讨论:南极地区酷寒的原因是什么?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过渡:虽然两极地区是一片无人的白色荒漠,但是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1、 学生阅读 P61-62 阅读材料,思考:两极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教师结合材料讲述)
2、 学生回答 P63 活动 1、2、3
3、 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了解北极地区的居民
过渡:由于两极地区有着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环境,为科学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四、 极地科学考察
1、 学自读 P64 材料,思考:南极探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 你了解哪些有关南极考察的事情
极地地区, 篇11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阅读课本的资料、图片及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信息,认识两极地区地理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3)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用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给大家谈一谈那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积极发言
2分钟
自主探究二、科学考察的宝地提出问题1.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各有哪些自然资源?2南极地区目前已有多少个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实验站2.你能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为什么要对极地地区加以保护?2应该怎样对极地地区进行保护?自主学习教材p104-p108相关内容,思考并展示问题答案:1、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18个国家3、长城站、中山站1、人类滥捕滥杀2、《南极条约》
10分钟
合作探究
展示提高二、科学考察的宝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明确答案1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2.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3.教材p107活动题24.你能说出长城站在中山站的相对位置吗?5、从各国极地科考队员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及时点拨、评价、鼓励练习:同步p102即时巩固承转:人类在对极地地区的考察利用中,还应注意那些问题呢?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我国每次向极地考察站派来的补给船,去时装的满满的,回来时也不轻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讨论教材p108活动1点拨、评价、鼓励小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练习:同步p103即时巩固承转:要想保护极地地区,我们就应该多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展示提高:结合大陆漂移学说思考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2、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3、学生各抒己见4、结合图10.2回顾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西北方向5结合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各抒己见: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等独立完成1、结合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讨论垃圾2、结合p107新华社xx年4月11日电展开讨论谴责日本,打着科学的幌子谋利,应坚决制止独立完成
20分钟
拓展延伸1.除长城站和中山站外,你还知道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的科学考察站吗?出示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致电我国南极考察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南极恶劣环境中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建设中国南极昆仑站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考察队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遥祝考察队员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贺电中指出,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必将拓展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这是我国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2.献计献策若请你为两极地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出主意,你会献上什么锦囊妙计?查阅资料讨论南极地区还有昆仑站北极地区建有黄河站阅读讨论各抒己见
5分钟
反思完善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热点和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 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小组内交流,形成知识体系,并注重查缺补漏
3分钟
达标测评
见下面达标测评题学生独立做题,巩固所学知识组内互评、互纠。
5分钟
达标测评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 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 非洲 2.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 3 ——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3.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的名称是( )。 a. 长江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黄河站
4. xx年1月18日3时16分,一支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冰穹a海拔4093米。派出这支科考队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俄罗斯 c. 日本 d. 中国5.1959年12月,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中国加入该条约的时间是( ) a.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二.非选择题…………见《同步》p103开放性作业
测评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 2.d 3.b 4.d 5.d二、非选择题:(1)a南美洲 b大洋洲 (2)略 顺时针(3)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4)b (5)东南,北
极地地区, 篇12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 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 李福勇一、教材内容说明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列表如下: 南极 北极 相同点 不同点 地理位置 海陆状况 气候状况 资源状况 代表动物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能力目标: 1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引入:(略) 新课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 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 读北极图: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 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读南极图: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 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二、冰雪覆盖的地区阅读课文,播放南极影片,让学生从感性方面整体地认识南极洲。1.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思考问题: ① 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大部分地方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多米 ) ② 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固体淡水资源) 讨 论:①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 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50~70米 北京也将被海水淹没 )②世界上淡水资源中冰川储存水量最多,而南极约占世界冰川总量的90%和世界淡水总储量的2/3。我们应如何利用? (依靠一定的技术条件开发利用)2、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 读 图: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图” 气温:各月气温均在 -20°以下。暖季[每年11月——第二年3月] 降水:年降水量 大多不足55毫米 风速:最大100米/秒 (比 12级风 大得多)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有300多天。 3、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冰原气候) 提 问: 南极洲的气候为什么如此寒冷? [1]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 [2]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 [3]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十分严酷,为什么对人类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呢? (南极洲自然资源非常丰富)4、南极洲矿产丰富 读 图:“南极地区图”找出主要矿产的分布 铁矿——印度洋沿岸地区 煤矿——靠近印度洋沿岸 [维多利亚大煤田] 讲解: 煤本应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思 考:酷寒的气候对南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5、极地生物地面上植物极少。 动物资源种类少,但数量大。 展示图片: 南极海豹、企鹅、鲸、磷虾。总结: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然后归纳出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 南极 北极 相同点 不同点 地理位置 海陆状况 气候状况 资源状况 代表动物 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 一 地理位置 二 特殊的自然环境-------冰雪覆盖的地方 冰雪高原 风库 白色沙漠 矿产丰富 极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