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九年级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精选7篇)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精选7篇)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精选7篇)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

  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⒈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调光灯,请大家注意观察,当转动旋转开关时,你看到有什么发生了变化?(亮度发生变化)

  提问: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电流)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呢?

  (二)讲授新课

  展开探究活动一:

  1、同组同学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我们学过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试一试,你一共有多少种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1)明确实验目的。(2)确定研究方法。(3)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的讨论作简单的分析的评价的的基础上,投影电路图,介绍有关用电器以用两个带夹子的导线应接在什么位置上,有什么作用。

  2、实验: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接入桌面的任何一个器材

  活动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1、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电灯、开关、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电流表

  2、思路:当同学们在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导体或电池的节数时,会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或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出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从而总结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3、目的:通过实验得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4、步骤: (1)、按图14-1连成电路,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记录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师:我们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个因素: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是连在电路中的导体。

  师:我们从第二个因素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在同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

  提问: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怎么样?(越大)电流就会怎么样呢?(越小)。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第80页,了解下电阻的单位、简称、符号等。

  总结: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由于欧姆是一个较小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两个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kω=103ω     1mω=106ω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在大家进行猜想之前,先听我举几个例子:

  (1)某人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人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个人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人所受到的阻碍跟人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电影散场了,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是打开大门还是打开旁边的小侧门让观众出去?(打开大门)为什么呢?(如果仅仅打开侧门,很多人就会被阻在门口不能很快的出去,而打开大门人们很快地就能通过了。)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人群通过门的快慢跟门的大小有关,也就是跟门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人群越容易通过,也就是受到的阻碍越小。

  师:跟据我刚才所举的事例,请你猜想一下,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活动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思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并由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总结出电阻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2)目的:通过实验找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3)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不同规格的金属丝

  (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设计电路图:

  (6)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7)实验并记录

  表一

  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表二

  结论:(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表三

  结论:(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还跟材料有关。)

  分析与归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小结:这堂课的重点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可以从不同导体接入同一电路时,电流大小不同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导出电阻的概念。

  五、作业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堂检测的设计应紧扣重点,难点,针对这个目的,就电阻的概念、单位和单位换算以及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了相关的题目。(见附页《课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1、 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

  (1)       电路两端的电压

  (2)       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

  2、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3、电阻的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ω

  电阻的常用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

  4、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2

  作为初中物理老师的你还在为撰写教学反思而坐不住吗?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初中物理《电阻》教学反思的优秀范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中物理《电阻》教学反思一

  物理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了解物理的价值,增强物理的应用意识,获得物理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综合上述观点,我在《电阻》这堂课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新课标中指出:“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一节物理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电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直接用教材知识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因为在引入电阻概念上,本人引用生活中车辆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碍导致速度不同来作类比,并通过实拍的视频来说明。

  利用生活情景来作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初中物理《电阻》教学反思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从学生的检测和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就学生的学习这一块的目标基本达到,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达到了88%,原因大多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两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探究课中的应用学生普遍反映:在猜想阶段,电压的作用和电阻的性质的动画对他们正确的猜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电阻一定时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电脑动态画图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在探究性课堂中的提出假设时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形成假设;在形成结论阶段,由于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局限,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抽象功能对学生的知识的深度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多媒体的大容量高速度在提高课堂效率上的作用也是无庸置疑的。

  初中物理《电阻》教学反思三

  新课标中指出:“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这节课利用不同导体(铜线和镍镉合金线)接入电路,导致小灯泡亮度不同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导体(铜线和镍镉合金线)接入电路,灯亮不同?”从而指导学生阅读,从导电性和对电流的阻碍两方面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对学生掌握电阻理解其含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对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的渗透,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通过用小灯泡亮度体现电阻的大小使学生对转换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电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直接用教材知识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汽车走不同路面阻碍不同与电阻类比,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阻”是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学习的一节电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重视探究方法培养,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4、重点、难点分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三、说学情

  现在,学生已基本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时,还是有困难的。结合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演示一,个小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1)、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说明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2)、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创设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看来导体之间是有着某种区别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看看区别到底在哪里?

  实验前提示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电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后,教师及时点拨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灯的亮度不同?灯的亮度不同说明什么?那么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电阻”这一物理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另外,投影出示欧姆简介和电子产品中各种各样的电阻器,目的是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人文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3、科学探究、突出重点

  在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是什么因素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提出猜想: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体积、颜色等,要让学生懂得控制变量的意识。各小组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然后选代表讲解。在获得同学肯定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将所需导线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实验报告,通过比较得出探究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性质有关。并定性地指出有什么关,系。

  最后补充:导体的电阻除了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外,还与一个因素有关。

  演示: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废灯管灯丝串联起来,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现象。

  问: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得出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课堂练习,深化知识

  教师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到的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1)家用电源线通常用铜丝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或银丝?

  (2)一根电阻丝的阻值是10Ω,当它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怎么变?电阻怎么变?要想改变电阻,有什么办法?

  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课堂上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也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4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过程方法:

  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学习

  重点

  电阻的概念

  学习难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

  方式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课型

  实验探究

  教具与媒体

  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投影仪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

  【实验导入】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

  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导体和绝缘体(4min)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3.导体和绝缘体的各自用途举例。

  (二)电阻(5min)

  【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铁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能力又有不同呢?

  【实验1】课本图6.3-1实验装置,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

  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铁丝时灯泡暗。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解决

  学生观察、回答

  突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通过分类确定研究的对象,逐步引入新问题

  【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二)电阻的单位和换算(5min)

  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1 mω=106ω

  3.几占常见的电阻值。

  4.【名人倚事】欧姆灵巧的手艺是从事科学实验之本,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但从小受到良好的重陶,父亲是个技术熟练的锁匠,还爱好数学和哲学。父亲对他的技术启蒙,使欧姆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他心灵手巧,做什么都像样。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如果只会动脑不会动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远。欧姆要不是有这一手好手艺,木工、车工、钳工样样都能来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5min)

  【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师]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猜测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吗?

  【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研究。

  【实验1】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研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

  【实验2】材料、长度一定,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

  【实验3】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

  【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

  【结论】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类比方法】用人的流动类比电阻

  把某条公路比喻成电阻,把路上朝一个方向运动的行人比喻成电流,则公路越长,想通过它就越难,阻力大;道路越宽,通过它就越容易,电阻越小;温度越高,即行人的速度大,则通过它越困难,即电阻大。

  如何类比电阻与材料有关系呢?

  如果道路本身状况良好,通过就容易,道路本身就坑坑洼洼,则通过它就困难,即电阻与材料有关。

  (四)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5min)

  让学生看书。

  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光敏电阻?什么是热敏电阻?

  2.什么是超导现象?

  【视频】半导体与超导体的应用。

  总结:光敏电阻是……;热敏电阻是……。

  (五)思考与练习

  1.一条金属丝的电阻为r,若将它们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它的电阻为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根导线从电路上拿下来它电阻为0

  b.铁的电阻一定比铜大

  c.导体中有电流,导体中才有电阻

  d.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

  e.导体中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无关

  3.【05福州】根据下表中数据回答:安装家庭电路时选用导线时,应从铜线和铁线中,选用     线,制作一个滑动变阻器,选择电阻线材料时,应从锰铜合金和镍铬合金中,选用     。

  导线

  电阻r/ω

  导线

  电阻r/ω

  铜

  0.017

  锰铜合金

  0.44

  铁

  0.096

  镍铬合金

  1.1

  师生一起分析

  学生记忆单位和读法

  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探究报告,得出结论

  师生一起讨论

  学生带问题自学

  学生思考

  一定要强调电压相同

  强化单位词头的代表作用

  实施情感教学目标

  以课本上数值的条件作为引入,较好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突出类比,理解记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并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巩固所学知识

  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概念,知道了导体中都有一种阻碍电流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电阻;其单位是以物理学家欧姆的名字命名的,其它的单位还有千欧和兆欧,我们要知道它们间的单位换算。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前三个都是导体内部本身的因素所商定的,只有最后一个温度取决于外界的条件。

  作业

  布置些课外作业

  

  

  

  

  

  

  

  

  第三节:电阻

  一、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符号为r。

  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1.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为ω;2.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四、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

  光敏电阻、热敏电阻。

  

  

  

  

  这节课是第三节的第一个课时,主要讲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材中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虽没提到,但下一课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也是需要它的,另外这个实验也有很多物理方法渗透其中,对学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们把该实验变成了学生实验,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关于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的论断学生理解不好,有的还怀疑,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待到得出欧姆定律后,再解释就会透彻了。

  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如果能结合实际的物品展示给学生就更好了,它在许多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接触一下高科技的东西对它们兴趣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电阻》一节课是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重要的物理量之一,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相关内容的必要基础。学生需要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换算;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从而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同时,在实验探究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再次加深并熟练掌握物理研究方法之一。因此,电阻的学习将在物理电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参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3)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难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生活引入新课,咱们家里的电线、用电器的导线都是用什么做的呢?有些重要的电器设备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的导线。并(追问)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

  课堂活动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学,小组间互相交流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电阻?电阻符号?

  2.电阻单位是什么?单位符号?

  3.电阻的单位还有有哪些?单位间换算关系是什么?

  训练学生单位换算能力。

  4.电路中电阻器符号?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课堂活动三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思考实验一:

  1.如何判断电阻大小?

  2.这个实验控制了什么?

  3.这个实验同时还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与什么有关?

  必须向学生讲述所提供的实验器材的导体,并启示学生寻找各导线之间的异同,并告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猜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要求学生来观察:粗细相同,相同长度的锰铜和镍铬,粗细相同,不同长度的镍铬,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当把他们接入电路时他们对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的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导体的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用控制变量法去进行武力探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之间人人参与的合作精神,实现人人有收获的理想课堂效果。

  关于温度这一因素进行演示实验:将灯泡钨丝接入电路中,用打火机给灯丝加热,要求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让学生直观的真正认识到电阻大小受温度的影响。

  课堂活动四引导学生自学18页半导体和超导体,并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测

  在进行完这些内容后,及时进行课堂小检测,题量不能多,但都要具有代表性,对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从检测反馈形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完成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起到回顾的作用: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是否接入电路,电流、电压大小及形状无关。

  七、板书设计:

  一、电阻(R)

  1.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欧姆。符号Ω

  1kΩ=1000Ω=103Ω1MΩ=1000000Ω=106Ω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2.长度3.横截面积4.温度

  三、半导体和超导体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2.超导现象:某些物质温度很低时电阻变为0。

  八、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电阻》是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电阻》第一节,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一样,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的教材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及单位

  2、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

  3、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几个量变化的关系;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着的应用,开阔视野。

  2、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说教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读书自学法等。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对电路和电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把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暗或比较电流表读数的大小从而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互相交流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形成电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电阻单位。学生已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及类比方法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实验,从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提出如何用一根电阻丝如何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加深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从探究得出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二)说教学流程

  1、引入新课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导体和绝缘体,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围绕“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这个问题,展开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设疑问一:在电路电压相等的条件下,铜导线和铁导线的电流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灯的电流越大,则灯越亮。

  设疑问二:想一想: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情景模拟: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受到沙石的阻碍作用,车流会慢下来。

  教师讲述:将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接着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致使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3、合理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展示介绍科学家欧姆,展示各类电阻器的图片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展示常见电阻值,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安全教育。

  4、运用类比方法引导猜想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举几个例子,把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

  附:例子

  (1)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车队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车流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路很宽,一条路很窄,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路的横截面积有关。

  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要求学生讲解下列问题,逐步概括出结论。

  ①换接不同电阻时,由电流表示数不同,可得出什么结论?

  ②你怎样分析得出的?

  ③我们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持哪些量不变?想一想结论该怎样叙述?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问题的层层深入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2、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3、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4、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第二、三、四步的分析和第一步一样。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控制变量法

  5、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补充.强调控制变量实验方法。

  6、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的方式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巩固知识

  7、播放半导体与超导体的视频,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7

  我是来自安县沙汀实验中学的薛和军,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是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是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两大电学基础知识之后的又一大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变阻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的必要基础。在本节中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本节知识。所以,不管是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很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节知识内容在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这样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的建立。从前面学习电流、电压的类比法入手,结合多媒体直观演示,为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学生动手进进行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学生归纳,让学生突破重点

  四、教法和学法

  用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五、教学程序

  1,设疑导学,激发求知欲

  问题:导线多用铜、铝,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银来做。铁是导体,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做导线呢?

  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起兴趣,引发思维,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

  演示实验后,通过学生观察到得实验现象,说明导体虽然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还能猜想出改变其他因素从而变灯泡的亮度么?,例如材料、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等,学生的有些猜想缺乏针对性,电流与水流对比,象河道的构成材料、河流的长度,河流的宽度都会影响水流的运动情况,进而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逐渐趋于合理,明确探究方向。

  先进行讨论结束后再老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将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电阻的大小可能与这几个因素有关,如果研究电阻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其它几个因素该怎么办呢?

  根据学过的的知识学生将回答出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这时我将告诉他们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学生动手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经师生讨论后让学生采用合适的器材对所猜想的因素进行足一探究

  探究一: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结论: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流强度与材料有关

  探究二: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结论: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5.分析总结与归纳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本环节中学生介绍半导体,超导体以及他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为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6.反馈练习

  落实基础,巩固了知识。

  7.知识小结

  1.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二是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3.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

  4.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板书如下:

  五、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充分地利用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从学习物理知识到应用于实践,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处理:在讲解的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环节,对半导体、超导体的介绍,增添了现实科技的丰富,并设计动手探究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