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省思



牛顿自我评价为“小孩”,自喜于卵石贝壳的发现,却罔顾了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伟大如牛顿者尚如此低姿态地自我省思,何况乎当今之世人?

话虽如此,然而当今社会上,却鲜有人能够勇敢地自我诘问与省思。不论是普通民众的集体“愚”乐,茫茫然不知精神信仰的存养;还是社会精英,尤其是代表民族思维的知识分子,热衷于口诛笔伐,却已失去当年鲁迅先生为主义,为民族而提笔战斗的内在价值观,而仅仅为名,或为利。如果说集体性沉沦是秋冬万花的凋零,那么社会精英的坠落,则是清菊傲梅的颓败。岂不令人痛心

我们可以从雨果的笔下获得启示,“人有肉体,这肉体就同时是人的负担和诱惑,人拖着它,并受着它支配。”人性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致失去其本真,使人忘乎所以地陶醉于已有的所谓成就中,惰性享受着物质“丰盛的晚餐”。

但是,当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自我省思,哪怕是最简单的一句扪心自问时,原因岂不应在社会中寻找?是的,这个浮华功利的社会,将生活其中的人无情捆绑,紧紧被“拥抱”,欲挣扎者,显得无助而绝望;而热烈投其怀者,则“死”得凄惨而可悲。

自我省思是自我发展和生存的需要,当我们在苛责这个社会,指骂这个时代时,是否想过自我反省与诘问?这个社会由人组成,这个时代由人而成为时代。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量变质变观。如果我们都能时刻自我省思,坦然地称自己为“小孩”,而不再沉醉于已有的功绩,去努力翔游于精神高尚的海洋,那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将会清楚而可爱许多。

然而,自我省思却远非人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它不仅要求人们有如此勇气和胸襟,还需要人们在省思之时,避免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沼。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哲学家雷蒙·阿隆在其著作《知识分子的鸦片》中,清醒而尖利地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法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左派和右派进行了剖析,其中自我省思与审视时代的勇气和智慧令人叹为观止。其著作至今被奉为经典。由此看来,自我省思虽难,但未必就无法企及,至少我们应努力追求此道,如牛顿与雷蒙·阿隆者。

同时,若是辅以正确的引导,他人相助,环境相佐,自我省思岂不可以简单许多?这就需要引领社会思想潮流的知识分子们担起这份时代责任,民族责任,执笔上阵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指引明灯。若此,中华民族将不致被尊为物质大国而沦为精神小国。

“我们唱了一路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许多路,却忘了为何出发。”纪伯伦这样说。世人当以此为诫,警惕失去自我而应自我省思。进而脱出海滨沙滩之禁锢,站在高处,瞭望浩瀚的人生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