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悦己



周国平曾把现代生活比作一条匆忙躜程的急流。在这个人人都被裹着向前的时代,我们丧失了很多珍贵的品质和追求。但“助”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后,依旧紧紧地伴随着我们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如此地推崇和赞美雷锋?正是因为“助”的精神品质亘古不变地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代代传承。而雷锋精神的真谛,也正是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其核心就是从助人中获得快乐。

拉布吕耶尔曾言:“最好的满足就是给人以满足。”这两天刚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张普通却能触动人心的图片。那是巴基斯坦的一位制片人在寒冷的夜晚街头拍下的一幕。一个衣衫褴褛没有鞋穿的小男孩,把自己最宝贵的长袖毛衣穿在了心爱的小狗身上。夜晚空荡而寒冷的街头,因为那个小男孩明媚又灿烂的笑容而温暖起来。看过这张照片的我们,仿佛也被这种“助”的精神所感染而不禁嘴角微扬。那么寒冷的夜晚,无家可归又衣衫单薄的他怎能露出那样一个充满感染力的微笑?正是因为“助”使他快乐。那是一份单纯到没有任何杂质的快乐。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也说过:“人,不论如何自私自利,在他们本性中总明显存在某些因素,使他关怀别人的祸福,使别人的幸福成为他本人的必须。”

亦如雷锋。从他留下的许多照片中,都可看出,每一张照片上的他都在微笑,都在透过他的微笑传递出阳光般的温暖。雷锋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把同志的愉快当作自己的幸福,这无疑是“助”的最高境界。助人是阳光的,这些阳光会温暖和照亮我们的生活,会使我们快乐。雷锋因助人而生的快乐甚至于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感染而影响着几十年后的我们。

近来有这样一则报道:退休教师坚持几十年捡拾废品,帮助贫困学生圆梦。这样的一位老人,本可以过着虽不富裕却绝对闲适自在的生活,却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去捡废品,给山区的孩子捐钱。这件事除了妻子,他没跟任何人说过,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媒体曝光并大加宣扬。他说,他从未想过那些孩子会回报自己,也从未想以此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誉。他之所以这样做,仅仅只是因为想到自己能帮助别人,觉得非常充实与幸福。多么朴实真挚的话语,却句句撼动人心。这种因“助”而生的快乐绝对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它是一种超越了自私,将他人幸福与自己相连所获得的一种精神升华。

而你对别人的帮助,在一些对生活的磨难和艰辛充满怨怼,一蹶不振的人那里,有可能就是不期而遇的温暖。就是这样一个“助”的小小善举,就有可能激励和鼓舞某些人度过那段最曲折颠簸,风云难捱的日子。

我们都生活在如今这个充满物欲的时代中,想要获得快乐的方式当然有很多,也许并不需要通过帮助别人来实现。譬如,买一件喜欢的物件,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来一次无所顾忌的远足,都有可能会使你快乐。然而“助”的快乐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更持久的快乐。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最大的快乐绝不是坐拥千万亿家财所带来的,而是捐赠帮助他人所产生的幸福感。

总而言之,“助”是一种幸福,一种我们发自内心的追求,一种会给人带来精神快乐和升华的美好品质。当今的社会需要“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助”的给予者和传播者。在帮助中收获幸福与满足。